忙活了將近一個小時,除了一條石斑魚外一無所獲。
最後隻能把笨重的魚叉扔到岸邊,徒手下去抓一些海參、海螺等。
海參煮熟曬乾後也能保存很長時間,我打算以後多曬些乾海參儲存,其豐富多樣的營養可以增強免疫力。
還彆說,在海水裡泡了兩個小時左右後,身上瘙癢的情況好太多了。
隨後把衣服跟鞋子也從沙灘的水坑裡撈出,悲催的發現一隻鞋子被泡的開膠了,鞋底幾乎整個掉下來隻留鞋跟一點還粘連著。
這雙鞋跟著我南征北戰、吃儘苦頭,出現問題也不為奇怪。
喊了好幾聲才把還在海麵上狗刨的灰灰叫回來,小家夥可玩儘興了,但它剛剛有點危險,居然獨自遊到很深的地方去。
萬一碰到鯊魚小家夥可就抓瞎了,上次釣魚時遇到的那隻巨大鯊魚到現在還心有餘悸。
回到地堡已經正午。
我把曝曬的家具從樹蔭裡移動到陽光處,隨後聚焦生火煮水。
三個大陶罐同時燒著滿滿淡水,一個用來煮海參,另外兩罐開水用來澆燙家具,將上麵的跳蚤跟蟲卵除掉。
六月二十日。
我身上跳蚤的襲擾明顯減輕了,但我還是每日堅持去海裡浸泡一個小時。
上午回來後,我打算製造一個打魚用的弩。
利用上次撿來的膠皮帶製作一個半自動魚叉。
結構很簡單,跟陸上使用的弓箭原理差不多,隻不過換成弩型結構,並且多了一個扳機裝置。
先把一塊長約五十公分的木材削砍成扁平的長方立體型,這是弩的主體,隨後在上方中心位置挖出一個筆直的凹槽,大概小拇指寬,用來放置魚叉。
隨後在靠近前端的地方,用釘子固定住膠皮帶兩端,這是弩的動力來源。
隨後就是擊發裝置,也就是扳機。
在另一端末尾的位置,先鑿出一個小洞口,隨後挖出一個卡扣,再用堅硬的乾木頭製作出一個能與卡扣精準相扣的扳機。
這一步對尺寸要求很高,誤差幾乎不能超過毫米,我失敗了四五次才做出一個滿意的扳機。
這樣一來,將膠皮帶拉直後可以固定在扳機上麵,扣動扳機後膠皮帶快速回彈,帶動凹槽裡的魚叉迅速飛掠而出。
我用木棍製造出一根尺寸合適的魚叉,海底環境複雜,木質魚叉頂端如果擊打在礁石上肯定發生折斷。
於是我把三根打磨尖銳的長釘固定在頂端。
這樣一個簡陋的半自動魚叉就做好了。
拿著來到一棵樹前試驗,隔著一米的距離扣動扳機,長長的鐵釘有一多半的部分沒入樹乾,威力完全沒有問題。
後來通過不斷試驗跟改良,這把魚叉的命中率達到百分之六七十,每次都能為我帶來許多收益,這要比釣魚效率高太多。
而且我選擇的下潛地點,都是在不遠處的礁石區域,這裡水深最多不超過三米的樣子,很少會有鯊魚出沒,頂多是一些小體未成年,對我構不成威脅。
六月二十一日。
地裡的一些農作物看上去已經可以收成了。
喜歡荒野求生:張平漂流曆險記請大家收藏:()荒野求生:張平漂流曆險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