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教導下,原本呈現圓弧形的小木屋改成坐南朝北的斜頂木屋。
當然結構依舊很簡單,首先將地基打好,隨後把屋子四個角落各插進去四根粗壯的立柱。
現在人手多了,乾這種活無論是運輸還是釘樁都十分省事。
對於每一個小屋的朝向跟大小,還有結構都是有要求的。
成年男性、有伴侶還有孩子的,每個小屋三十平方。
至於那些光棍等獨自生活的,則兩人一組,搭建的房子在三十平方左右。
釘好了立柱,考慮到這裡地勢開闊,平時風雨又比較充沛,牆壁必須建造的足夠牢固結實。
於是我讓他們用木棍橫向搭在四根立柱上麵,兩側每隔一段距離各裝一根,采用足夠結實榫卯結構,再用韌性強的藤蔓將其纏繞再次固定。
建造好了牆壁框架,隨後就開始往裡麵填充石塊。
“找石頭的時候要注意,必須找那種棱角分明,儘量能拚接在一起的...”
我拿起兩塊石頭,向野人展示著。
這種形狀的石頭拚接最簡單,並且完工後牆壁足夠結實,像是抵禦一般的大風完全沒有問題。
至於台風,我打算等建造完營地後,在東側的位置移植一片樹林,這樣能夠有效降低風速,減少台風對營地的災害。
交待下去建造方式,族人們開始熱火朝天的各自忙碌。
石頭選出來的組長都聰明,這種簡單的知識接受的很快,他們便充當監工的角色。
當然不會有人偷懶,大家很明白這些看上去新穎又漂亮的小屋都是給自己居住的,因此乾的比誰都仔細。
當然也會出紕漏,比如誰搭建的框架歪了,或者麵積超了之類的。
這是有強迫症的我不太能接受的,總之出現這種情況便會很快改正過來。
屋頂的材料依舊選擇竹料。
這次我沒著急直接用竹瓦往上鋪,而是將這些竹子內部做出可以環環相扣的卡口之後,再在每個竹片內部鑽出小孔,用結實的木棍相穿連接。
這裡有一種樹質地十分堅硬,就連用斧頭劈砍半天都隻是傷到一小塊樹乾。
這種樹用來搭建簡直跟水泥土有一拚,可惜我們沒有趁手工具,隻能用其依舊堅硬的樹枝來連接竹片內部。
這樣連接成整體的竹瓦在大雨天不容易被風吹飛,增加庇護所的牢靠度。
九月十七日。
工作照舊。
這天晌午過後,熾熱的陽光收斂了一些。
我喊上石頭,又找了幾個護衛出發前往東邊林子,尋找到上次路上碰到的那些稻穀。
緊張兮兮的趕跑聚集在這的一些鳥類,希望稻粒沒被那些家夥吃掉。
好在穀子依舊個大飽滿,並且看起來已經即將迎來成熟。
這些天,我在部落裡找到幾名年輕女性,給她們灌輸種植的思想。
出乎意料的是,她們其中有人居然在這之前種過東西,不過都是一些花草。
我詢問種植結果如何,有一名激動的說,她種的三株太陽花全都活了,開的花很大。
我一聽石頭翻譯,便詢問她那種太陽花是不是莖稈長長的,並且頂部有一個花色大花,花裡麵還有些果實種子。
結果那女的告訴我就是那樣,但裡麵有沒有種子她沒細看,也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那裡生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