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笑曰:“妙答!此傳說另有一版:龍陽君諫魏王,魚如,得一美者,必有更美者至,前者遂被棄……長此以往,舉國皆送以惑大王。
於是魏王下令,禁全國送。
你信哪版?”
驚鯢篤定:“後者!”
龍陽君試探:“亦是直覺?”
驚鯢點頭。
龍陽君哭笑不得:“姑娘既有美貌,又具識人之智。”
高景亦笑:“龍陽君亦然!”
兩人對視,旋即共笑,舉杯暢飲。
酒畢,高景讓驚鯢斟酒,道:“龍陽君雖以美貌著稱,然其才華,遠超魏國朝堂庸才!
任外相時,出使他國十一回,三次赴秦,皆圓滿而歸!
侍奉魏王,亦頻諫君王……不然,信陵君亦不會舉薦於他!”
聞信陵君名,驚鯢一愣。
高景笑補:“哦,龍陽君還是魏國第一劍客,此乃墨家巨子親言。”
龍陽君笑:“先生過譽……倒是先生,不領軍卻至此,為何?”
高景隨意:“此戰無須我指揮。”
龍陽君眼神微斂:“先生如此自信?”
“太子、龍陽君,靜觀便是!”
……
賭鬥,乃信義之戰!
即春秋之戰法。
自諸國交戰,尤孫武言“兵者,詭道也”後,戰爭趨“無所不用其極”。
然春秋之戰,光明磊落。
戰前,告之對方,約地點、戰車、甲士、兵卒數,而後堂堂正正交鋒。
紮營之時,亦需公然進行,不避敵目。
戰爭中,俘虜之事亦有定例。譬如敵方大貴族遭圍,小貴族無權擒之,唯同等地位之大貴族可出麵,恭敬呈上一塊美玉,邀其至家中作客,此即為俘。
彼時所付贖金,表麵上乃為購此美玉。此皆因當時各國間之戰,實為“爭霸”。意在製敵,令其承認己方之強,故稱“征”戰。
“征”,意在立功,使敵臣服,迫其年年進貢,聽令行事。簡而言之,春秋之時,各國交戰,意在提升國際地位,非為滅國。
……
時光荏苒,終有一方現身。
高丘之上,眾人急聚,遙望遠方。
黑壓壓一片身影自遠處行來,乃項燕之軍。
待其走近,眾人觀其裝扮,確是楚國鎧甲,項氏旗幟,其中一輛戰車上,赫然豎著“燕”字大旗。
賭鬥非正式國戰,戰車僅作指揮之用,不得上陣。
故項燕僅帶戰車一輛,其立於車上。
平原之上,雙方位置早已劃定。
項燕率軍至,數名軍司馬穿梭人群,大聲呼喊,聲傳高丘。
“速整隊形!”
“檢兵器!”
“……”
三萬大軍檢視武器、排列陣型,耗時半時辰有餘。
高景撇嘴,言此時士兵如此。
魏太子假卻讚曰:“如此迅速整兵,項燕竟有如此精兵!”
龍陽君道:“定是項氏族兵!”
周圍眾人亦紛紛稱讚項燕治軍有方,整兵神速。
有人觀高景,欲尋其慌張之色。
然高景倚驚鯢,隨意飲酒,無憂色。
魏太子假問:“先生,潁川軍何在?”
高景笑答:“太子勿憂,即刻便至。”
……
龍陽君望高景,言:“若潁川軍遲至,項燕趁我軍未穩而攻,先生以為如何?”
高景隨意道:“無妨!”
龍陽君點頭,輕聲吩咐身旁侍從。
侍從領命而去,片刻後至高丘下,騎馬奔項燕軍而去。
高景笑言:“龍陽君盼我敗?”
龍陽君坦然曰:“三川、潁川相鄰,我王難安。”
高景點頭:“吾知。”
隨著三川、潁川日益繁榮,各國對這兩地的覬覦愈發顯露。
隻因秦國之威,才未敢輕舉妄動。
今秦趙交戰,正值時機,楚國豈會不趁機圖之?
魏國亦懷此念,至少欲借機收複三川郡。
若無此番比試,楚國早已進軍潁川。
高景設此比試,一為丹陽,二為打消楚魏之念。
故此戰必須震懾兩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