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激起共鳴。
士兵們憤怒的目光讓姬丹心生恐懼,手腳冰涼,再難揮劍。
鞠武急拉姬丹離開,生怕他遭遇不測。
諷刺的是,此次突襲為聯軍與秦軍交戰以來傷亡最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聯軍士兵幾無抵抗,一觸即潰或降,鬥誌全無。
蒙恬至大營,見聯軍士兵乖乖放下武器待捕,不禁失笑。
這便是仁義之師的威力!
“有人願加入我們嗎?”
高景對蒙恬的報告似乎早有預見,平靜道:“留下便是……姬丹與趙嘉可逃?”
“姬丹已逃。”
蒙恬神色複雜:“趙嘉未逃,在營帳中等候。”
趙嘉,趙悼襄王長子,曾為太子,因父寵娼後被廢,改立趙遷。
趙國亡後,趙遷出降,趙國貴族於代地擁立趙嘉為王,延續趙國血脈。
高景探視時,趙嘉顯得異常輕鬆。
的確,輕鬆至極!
他悠然坐於營帳,品酒、搖頭晃腦,不時敲擊銅鼎。
高景審視片刻,行禮道:“公子嘉!”
趙嘉即刻站起,朗聲笑道:“大良造!請入座,嘉一直對您心生敬仰!”
他全無被俘之態,倒似在迎接一位摯友。
實則,他是自願留下,高景並無意捉拿姬丹,自然也不會立刻對趙嘉動手。
“公子真是好心情!”
高景望向桌上的酒菜,並未流露出絲毫嫌棄,夾起一片鹿肉品嘗,驚訝道:“竟是玉鹽?”
趙嘉含笑回應:“多虧大良造的妙手,我等權貴才有幸品嘗這等玉鹽。”
高景搖頭,言道:“我驚訝的不是這個……趙國已亡,逃亡的權貴還如此貪圖享樂嗎?”
趙嘉低聲答道:“正因趙國不複存在,才更要及時行樂!”
高景又品嘗了一片鹿肉,點頭讚同:“此言有理。”
趙嘉好奇詢問:“大良造出身儒家,講究飲細,這等粗食也能入口?”
“世人對儒家誤解頗深。”
高景輕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並非追求珍饈美味,而是食材需處理得當,米要淘淨,肉要切得整齊,如此方能做出美味。這是做事的態度,非做人之講究。”
趙嘉沉思片刻,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一直不解……”
高景笑著擺手:“無妨,孔子也曾言無人懂他。如今提及儒家,隻知孔孟,卻不知孔子諸多思想已被遺忘,原因即在於此。”
兩人如友交談,氣氛融洽。
良久,趙嘉忽然沉默。
高景也未言語,隻是默默飲酒。
“其實……當初逃至代地時,我便想依大良造之法治理代地……”
趙嘉突然開口,“隻可惜阻力重重,那些昔日支持我的權貴,反成了最大阻礙。請大良造將他們全部除去!”
高景未直接回應:“辛勝將軍會如何處理,我尚不清楚。”
趙嘉大笑,手指高景:“世間何人能洞察高景之心?
辛勝曾在王翦麾下攻趙,與李牧七戰皆敗,幸得王翦接應才未慘敗,後又被派往易水駐守,無所事事……其心中委屈可想而知。
先生仁慈,必不願百姓遭殃,那辛勝之刀會指向何方?”
高景淺笑,僅言:“公子見識卓越。”
趙國後,代地權貴拒降,選擇逃亡……無論是對趙國忠心耿耿,還是心有不甘,這些人,高景本就無意留之。
趙嘉感慨:“先生名揚四海後,我屢求儒家之道,卻頭緒紛繁,無從下手……這也怪先生,為官以來,未有著述!”
高景淡然回應:“學而不實踐,豈敢誤人。”
“大學之道,在於彰顯明德,在於更新民眾,在於追求至善。”
趙嘉飲酒大笑:“趙嘉乏了……大良造請隨意!”
高景望其一眼,歎息離去。
門外,蒙恬守候,上前詢問:“大良造,是否押他至鹹陽?”
高景愧對蒙恬:“滅代之功歸辛勝,滅燕之功屬王離,而你隨我左右,僅得微薄之功,蒙恬,你心中有怨否?”
蒙恬正色抱拳:“能隨大良造左右,得些許教誨,已是蒙恬之大幸!豈敢言怨?”
高景審視蒙恬,見其誠懇,笑道:“大王對你寄予厚望,立功需謹慎,以免功高難封。”
蒙恬愕然,隨即跪謝:“多謝大良造提醒!”
“儒家《中庸》值得一讀。”
高景扶起他,道:“趙嘉,就任其埋骨此地……不過代地之王,大王不屑一顧。”
“遵命!”
高景回望營帳,歎息離去。
隨後,傳來趙嘉自刎的消息。
渡過易水,擊退聯軍,高景留下秦兵,率降服的燕兵,從容進軍燕國腹地。
每到一地,開放田地、山林、河流,分發耕地,鼓勵農耕……
還率燕軍助民建房、伐木、規劃農田……
加之高景推廣的火炕在燕地廣受歡迎,聲望日隆……
行進間,燕軍非但無人逃亡,反而日益增多,精挑細選後,增至十萬之眾!
而自易水大營遁走的姬丹,手下卻日漸稀少……
與此同時,高景先前派遣深入的兩支偏軍,分彆攻占代郡與薊都後,在他的指揮下再次集結……
三方並進,將姬丹及其殘部圍困於漁陽。
“辛勝將軍!”
喜歡大秦:棄嬰覺醒,我成鬼穀妖孽請大家收藏:()大秦:棄嬰覺醒,我成鬼穀妖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