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他攻克的難關,還不是簡單的衛星技術。
而是提前一步,解決了國家北鬥"計劃中的衛星核心部件技術,還順便解決了未來國家空間站計劃中的動力技術。“我那時候說了,你不是沒聽我的,你還說我誇張了,說咱們航天科技集團不缺天才。”
“額…”
“真的,要是能有這小子,大國航空航天事業至少能少走十年彎路!我當時看他就有天賦,大學時期就能自己手搓火箭,多好的衣缽接班人呐……”
“現在也不晚呐,你去給個名譽專家顧問唄……”劉明亮詫異地看向周清平。
認識那麼多年了,他沒想到,你這個濃眉大眼的,也會玩這一套?!東方大國航天科技集團內發生的事兒,陳今朝並不知曉。
因為攻克完原子鐘和霍爾推進器,衛星部分的關鍵難點技術,已經全部解決了。已經可以開始進入預研生產階段了。
至於衛星全球組網和高分衛星、遙感技術的研發再升級,那都得‘天眼"計劃第一顆試驗衛星上天後,再繼續跟進。
邊走邊試驗嘛,也得用試驗衛星檢驗一下現在的技術路徑有沒有走歪,看看哪個地方在設計製造中有缺陷漏洞。
所以,解決完衛星相關的問題後,陳今朝去到了火箭研發部分。………
火箭回收技術和一箭多星技術,都還在等著陳今朝呢。
火箭回收技術,後世的人們估計聽得比較多,而讓所有人都熟悉這項技術的,無疑是辣個男人麻絲克。他用一次次的炸火箭,既給全球所有人放煙花,也確實給所有人普及了特彆多的航空航天相關知識。
但實際上,
火箭的再回收技術,沒有像商業噱頭那樣宣傳得那麼離譜,也沒有多先進。就這麼說吧,
東方大國後世都能發射一枚火箭到月球背麵,誤差不超過1公裡。一個小小的火箭回收技術,會搞不了?
所謂的姿態感知,姿態控製,不就是關於發動機推力大小的控製和方向的控製嘛。這能有什麼太大的技術難點?
東方大國後世之所以沒有重視和使用這項技術,無非就是因為火箭加了‘可回收的功能,就會減少將近百分之三十的運載能力,也會讓本就是為了‘廉價、可靠’發射的載體火箭,變得複雜。
當然,
技術沒有好壞之分,也看應用場景。
對於東方大國來說,搞這個技術不劃算。
可對於陳今朝而言,就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了。
因為它省錢呐!
為了節省經費,陳今朝也算是喪心病狂。
他也壓根沒去像後世麻絲克一樣,搞一堆噱頭,又是對發動機技術進行再研發,又是對軟著陸的精準定點。陳今朝就搞了一件事兒,給火箭加個降落傘。
然後到時候給它仍到海裡,再收回來。
這不就省錢了!~
不用再製造新的子級,再支出的經費不過就是對子級火箭的檢查、再利用。最複雜的技術難題,往往采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
陳今朝給火箭回收技術的降級研發,很快,通過‘九泉’發射中心試射的火箭,成功在南方海域撈回來,再成功發射。
圓滿驗證了相關技術的成功。
隻不過這項技術,僅限於發射低軌衛星的火箭使用。
相比起火箭的再回收技術,‘一箭多星’就技術含金量高多了。“今朝同誌,你打算最多一次性送幾顆小衛星上天?”
“40顆?”
“嗯,請你從我的實驗室出去。”
“彆呀,十顆!十顆,怎麼樣?不能再少了…….”
東方大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的火箭製造子公司和衛星製造子公司的負責人,很想一腳將陳今朝踹出門。因為‘一箭多星"的技術難點,不在於技術有多麼的高精尖。
而是複雜浩大的計算量。
不但需要提升火箭的運載能力,還得掌控星箭分離技術。
就是通過各種複雜的計算,設定好程序,讓小衛星能預定時間、地點分離出火箭,進入預定軌道,還不互相發生碰撞。
更難的計算,還是在每一顆衛星出艙的瞬間,如何保證火箭飛行穩定,如何避免衛星內部電子設備產生無線電乾擾。
所以,這些都需要一位又一位的軍工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地計算。一次性發射的衛星越多,也就意味著計算的工作量呈指數級上升。
同時,更麻煩的是,衛星的製造部門需要重新設計小衛星的接口和體係,不模塊化設計,就很難做到一箭多星的發射。
所以,一箭多星的技術並不難,就像東方大國早在81年,就成功掌握了這項技術。連隔壁的阿三,都在未來17年一箭發射了整整104顆衛星。
隻不過難的是浩瀚如星海般的計算量。“我們沒有那麼大運載能力的火箭。”“這好說啊,我去隔壁的‘冬風借!”陳今朝拍著胸脯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你說其他問題,我還不好說什麼。
但是需要部隊的‘大原木’,不就是幾個電話的事兒?
“今朝同誌,請你出去,我們要開始工作了。”“好嘞!”
時間,就像男人的腎和膀胱,越不好用,過去得越快。
很快,隨著難點技術的一項項攻克,‘天眼’計劃的第一顆試驗衛星成功製造!運載火箭也已到位。
預定發射日期,就在三天後。
消息傳出,率先震驚的卻是千裡之外的京城各個部委單位。真造衛星?
還真造出來了!
這裡麵,還有我們的一份貢獻!?
那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