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爺,隻是官方的序號。
‘軍馬",才是具有陳今朝命名特色的代號。
機如其名,新型號的軍用運輸機就像‘軍馬的代號一般任勞任怨,在定位上,它就是用來乾各種臟活累活的。
不管是充當預警機和電子偵查機的平台,還是改為反潛偵察機,海上巡邏機,或是之後作為東方大國空軍的主要運力裝備。
它的作用,都不可小覷。
所以如此承上啟下的定位作用,它的研發就算再簡單,也簡單不到哪裡去。
雖然說,‘軍馬’運輸機是基於八爺的現有基礎上進行魔改,但陳今朝的魔改除了沿用八爺的布局設計外,幾乎再無八爺的痕跡。
前機身,機身中段,尾艙,控製係統,發動機,螺旋槳,都進行了相~對應的升級。
全機高達80的部分都進行了調整改進。。
機長34米,翼展38米,高度11.16米,載油量提升到了23噸,載重能力也提升到了20噸,航程增加到了5000公裡,滯空時間更是從不足七小時提升到了十小時。
這麼說可能沒概念,換算一下,它具備從京城出發,直飛任何一個省會城市的能力!
另外,該機型還搭載了先進的通訊、導航、雷達、近地警告等設備,能夠滿足複雜氣象條件下、各類複雜地形中的起降和飛行。
除了這些電子設備、航電係統的大換裝外,其中最重要的動力係統,也進行了大改進。
基於渦槳發動機6型的現有技術,陳今朝研發推出了升級改進版的渦槳發動機6c型號,將功率從4250當量馬力提高到了5100當量馬力,足足提升了20之多!
而功率增大的同時,油耗還降低了。
嗯,軍工科研不一定是先進的技術才好用。
以前的老技術,有時候也能給與大驚喜。
這就像是新人固然有新鮮感,可老人才更懂你的點在哪兒,更能讓你舒服。
就比如這台渦槳發動機6c型,它雖然沒有一步登天的先進性能,但它的靠譜,是69年立項,至今交付使用800多台,累計飛行時間超過300萬小時的東方大國國產發動機。
除了靠譜外,它本身設計中具有的耐高溫、適合高原的使用性,這也是陳今朝選擇優化它的原因之一。
總之,改進這台渦槳發動機6型發動機,陳今朝既省了力,節省了研發時間,它也完美符合‘軍馬’運輸機的各種使用場景。
就是渦槳發動機6c型的配套—螺旋槳,多費了一點功夫。
采用六葉大後掠角設計的螺旋槳,直徑更小,效率更高,但前提是複合材料的應用。
這方麵,新材料實驗室花了一段時間攻克。
不是新材料實驗室的研發實力弱,也不是這方麵的相關技術太過於先進,而是新材料實驗室平時玩的都是更先進重型發動機的配套技術,從沒回頭看過。
現在回頭玩渦槳發動機,確實需要時間,去適應一下相對應的參數指標。
“陳總師,這就好了?”
風和日麗的一天,秦嶺特種飛機製造基地內。
陝飛的領導們,還有站在身後的許廠長在接到消息後都不敢相信。
項目書才交上去多久?
‘軍馬’運輸機項目竟然就上報要進行試飛了!
那麼快得嘛?
軍用運輸機的研發,真就在陳今朝手中那麼簡單的嘛!?
“差不多了。”
“磨刀不誤砍柴工,基礎打紮實了,這研發速度不算快。”
戴著一副飛行員墨鏡的陳今朝,平淡地說道。
陝飛的領導們卻是一陣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