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為數不多的‘好’軍工項目了。
當然,這不是意味著遠洋綜合補給艦的軍工項目完全沒有難度。
相反,在某種角度上說,遠洋綜合補給艦的軍工項目難度,也是所有軍工武器裝備裡數得上來的。
其中的關鍵技術,甚至是被藍星少數的幾個玩家壟斷的。990
就比如,要推動五萬噸的巨艦前進,還要讓它的速度跟得上海軍戰艦一般的航行速度,這就對巨艦的動力係統有很高的要求。
就比如,新型的綜合補給艦要實現橫向、縱向、垂直的三方位補給功能,那對補給設備的改進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
戰爭史上,因為補給的速度慢了,或是因為補給的能力不夠,導致水麵艦艇遭受打擊,沉入海底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再比如,如何增加巨艦的穩定性,怎麼合理規劃那麼大一艘艦的船艙空間,怎麼改進研發恒張力係統……也都是遠洋綜合補給艦的難點。
可是,這些玩意兒的難度也就隻是相對而言。
對於如今的陳今朝來說,隻要不是涉及到當今人類特彆前沿的高科技術。
這些技術難度,不值一提!
真的,作為大學時期就能自己手搓火箭的男人,工科的設計與實操,那應該算是陳今朝老本行般的拿手好戲。
如果不是有這本事兒,怎麼可能研發出國產盾構機像是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所以,相比於這艘巨艦的打造,更讓陳今朝為難的還是‘南海一號’的發現和打撈。
嗯,這就是陳今朝嘴上口口聲聲的撿漏。
也確實是個絕世大漏!
因為前段時間,陳今朝驚奇地發現,前世舉世聞名的‘南海一號’古沉船,這一世竟然還沒有被發現。
陳今朝原本隻是想隨意找找,看看東方大國哪裡的海域有古沉船的蹤跡,然後拿著遠洋綜合補給艦過兩把癮就算了的。
可是‘南海一號’古沉船還沒有被發現,這就讓陳今朝興奮了。
‘南海一號’,那可是前世全世界發現的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商船。
從中考古挖掘出的各類文物高達18萬餘件!
作為宋元時期的一艘沉船,它出現的位置又是位於‘海上絲綢之路上,可想而知它的曆史價值不可估量。
更彆說其中還包含大量的瓷器,鐵器,錢幣,金銀銅錫,竹木漆器,以及動植物遺存…
所以那麼大一個寶藏,就在陳今朝的射程範圍之內,他怎麼可能把它放過。
隻不過,它會不會如前世一般出現,這是陳今朝也不能肯定的事兒。
“陳將軍,到地方了。”
隨著船速越來越慢,抵達指定海域。
一位海軍士兵前來彙報道。
而後,“海狼’導彈艇身後的科考船也漸漸停了下來,船上的考古學家通過無線電通訊向陳今朝請示作業。
“下水!”
陳今朝一聲令下。
早已經準備好的蛙人開始下海底深潛。
科考船上,也放出各種感應設備,對海底進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