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士,則是主要從事工程技術方麵的工作,側重於應用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成就的頒發。
如機械工程,電子與信息工程,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能源與礦業工程等。
雖然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評選方向各有偏重。
但相同的是,要想成為任意一方麵的院士,都需要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係統性的、創造性的、影響力巨大的突出成就和重大貢獻。
其難度之高,評選競爭的激烈程度,都是大國天花板級彆的!
而能有多天花板?
很多國內頂級大牛哪怕在自己的領域已經是世界領先級彆的牛而嗶之,但多次競選仍舊落選。
就像哈工大王牌專業之———焊接專業的範教授,前世四次參選兩院院士,但卻四次落選。
而翻開他的履曆:傑青!哈工大流體高壓成型研究所所長!金屬精密熱加工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主任!
390多篇sci,授權發明專利60餘項,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東大國家專利金獎,其研究成果在國防型號重要零件的研製中、航空航天裝備中獲得實際應用….
這樣的頂級大牛都在激烈的競選中接連落選,足以可見兩院院士評選的艱難程度。
而像這樣落選的頂級大牛,還不是個例。
研發青蒿素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先生,推動高精度航空重力測量技術發展的黃先生,西工大的校長王先生,研發出東方大國首個分子束外沿設備的李先生,圖像識彆領域頂級科學家李先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連這些被漂亮國瘋搶的頂級科學家都接連落選,這就已經不是神仙打架了,而像是位列仙班後的大佬爭搶香火!而就是這本來就無比嚴格,競爭無比激烈的兩院院士競選,在經過去年改革後,再次做了修訂。
將原來的“獲得讚同票超過投票人數二分之一的候選人當選’改成了‘獲得讚同票不少於投票人數三分之二的候選人當選"!
類似這樣的修改還有很多,主打一個嚴格、嚴格、再嚴格。
可就是如此嚴苛到苛刻的條件,今年的提名人數仍舊高達千餘人!
而這千餘被提547名的人,能成為有效候選人的大概七八百人。
這七八百人最終能正式成為兩院院士的,規定上一次不能超過60人,實際上每屆的選舉也就能產生二三十人。
陪跑那是正常的,兩院院士中80的院士都有過陪跑的經曆。
普遍熬到50歲以上也是正常的,一屆兩院院士平均年齡47歲左右,那就屬於極度年輕化了。
反正遠在粵州造船廠的陳今朝也沒那麼在乎。
可他的不在乎,卻讓今年兩院院士的評選辦公室瘋了!
因為今年關於他的提名,像是雪花一樣向他們飄來!
有王小莫院士的親筆推薦信,有哈工大校長韓才進的親筆推薦信,有軍委裝備部的推薦信,有東方大國科學研究會的推薦信,有江浙省地方府衙的推薦信,還有京城大學和航天總局的推薦信……
這些互相通不了氣的單位、組織、個人,生怕陳今朝上不去,於是便‘撞車’了!
他們紛紛送上寶貴的資格,也就讓兩院院士的評選辦公室一邊癡呆,一邊欣賞著自院士評選以來史無前例的奇景!滿屏都是陳今朝啊……
喜歡軍工雄途:陳今朝的霸世征途請大家收藏:()軍工雄途:陳今朝的霸世征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