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寂靜的夜晚,冰冷的月光如霜般灑在我家的小院裡,屋內彌漫著壓抑而沉重的氣息。
我的娘,一位堅強的母親,獨自坐在昏暗的燈光下,淚水無聲地滑落。
就在不久前,這個家的頂梁柱——我們的爹,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留下了這一大家子,在生活的狂風暴雨中搖搖欲墜。
娘緊握著爹的舊物,心中五味雜陳,她深知,從這一刻起,生活的重擔將無情地壓在自己和孩子們稚嫩的肩膀上。
第二天清晨,陽光艱難地穿透厚重的雲層,灑在這個飽經滄桑的家庭。
娘早早地起了床,簡單洗漱後,便將孩子們召集到了一起。
她目光堅定,卻又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開口說道:“孩子們,你們爹走了,可咱們這個家不能散!
從今天起,每個人都得扛起自己的責任,齊心協力,把這個家撐起來!記住,隻要咱們團結一心,沒有什麼困難能打倒咱們!”孩子們紛紛點頭,稚嫩的臉上寫滿了堅毅。
大哥王文勤,作為家中的長子,率先承擔起了改變家庭命運的重任
初中畢業後,他毅然決然地投身到了鹽場工作中。
那鹽場,宛如一片熾熱的煉獄,烈日高懸,仿佛要將大地烤化,鹽田反射著刺目的光芒,讓人睜不開眼。大哥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簡單吃過早飯後,便匆匆奔赴鹽場。
在鹽場,大哥的工作是築壩圍鹽。他背負著沉重的泥袋,一步一步艱難地在泥濘中前行。
每一袋泥都仿佛有千斤重,壓得他的脊背微微彎曲。
汗水如決堤的洪水,不停地從他的額頭、臉頰滾落,濕透了他的衣衫。
鹽分在衣服上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痕跡,宛如歲月的刻痕。
儘管工作如此艱辛,但每當大哥將泥袋穩穩地放置在壩上,他的心中便燃起對未來的希望。他想著,隻要自己多努力一分,就能為家裡多掙些錢,改善家人的生活。
有一次,鹽場遭遇了罕見的暴雨襲擊。雨水如注,鹽田瞬間被淹沒,鹽壩也岌岌可危。
大哥毫不猶豫地衝進雨中,和工友們一起搶險救災。他在齊腰深的水中穿梭,搬運沙袋,加固鹽壩。冰冷的雨水打在他的臉上,刺痛無比,但他絲毫沒有退縮。
經過幾個小時的奮戰,鹽壩終於保住了,而大哥卻累得癱倒在地上。
二哥王文儉,因為家庭的困境,沒機會上學,從小就在生產隊裡推起了小車。
田間的小路崎嶇不平,布滿了坑窪和石子,每走一步都異常艱難。但二哥毫不畏懼,他弓著身子,雙手緊緊握住車把,奮力推動那滿載貨物的小車。
他的手臂青筋暴起,肌肉緊繃,每一步都邁得堅定有力。
遇到上坡時,二哥更是咬緊牙關,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落,口中喘著粗氣。
他的雙腳深深地陷入泥土中,憑借著頑強的毅力,一點一點地將小車推上坡頂。
有一次,二哥在推小車的過程中,不小心扭傷了腳。劇烈的疼痛讓他差點摔倒,但他強忍著傷痛,繼續堅持工作。
回到家後,娘看到他腫脹的腳踝,心疼得流下了眼淚,而二哥卻笑著安慰母親:“娘,沒事,這點傷不礙事,我明天還能去乾活。”
在生產隊裡,二哥憑借著勤勞和踏實,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整個大隊裡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外號叫“老社員”。
他知道,自己的每一份努力,都能為家庭換來些許收獲,為家人撐起一片天。
三哥王文持,初中畢業後,在大隊裡的副業工坊乾活。
他心靈手巧,對各種手工製作有著獨特的天賦和熱愛。在副業工坊裡,他專注地製作著各種手工製品,或是編織竹籃,或是打造簡易農具。
他的眼神專注而認真,仿佛整個世界都隻剩下手中的材料。
三哥的手指靈活地擺弄著竹條、木材,不一會兒,一件件精致實用的物品便在他的手中誕生。
在編織竹籃時,他會精心挑選竹條,將其削得光滑平整,然後按照一定的規律編織起來。每一個結都打得緊密牢固,每一道紋路都清晰美觀。
打造農具時,他更是一絲不苟,從選材到打磨,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確保農具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