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東望去,映入眼簾的便是那片廣袤而迷人的膠州灣。
它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靜靜地鑲嵌在這片大地之上,而大沽河,這條貫穿南北的水係,則是連接明珠與內陸的紐帶,亦是膠州的母親河,滋養著沿岸無數的生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大沽河,發源於山東招遠市阜山西麓,那裡的涓涓細流,如同大地的血脈初始,一路奔騰彙聚,流經九個縣市,跨越了漫長的距離,總長度達180公裡。它像是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裹挾著歲月的風塵,穿越山川、繞過丘陵,蜿蜒前行。
一路上,它吸納了無數的溪流,壯大了自己的身軀,最終浩浩蕩蕩地朝著膠州灣奔去。
大沽河的水流經了無數的城鎮與村莊,見證了沿岸百姓的生活變遷。
在它的河畔,有古老的石橋橫跨兩岸,連接著兩岸的交通,也連接著人們的情感。農人們在河邊洗衣、灌溉,孩子們在河中嬉戲玩耍,那清澈的河水承載著無數的歡聲笑語。
而當大沽河的水來到營海碼頭村東時,便義無反顧地流淌到膠州灣裡。在過去,對於生活在周邊的人們來說,膠州灣就等同於大海,那廣闊無垠的水麵,讓人一眼望不到儘頭。
在這片海域裡,孕育著豐富的生命,魚蝦蟹等各類海鮮應有儘有。
漁民們駕著漁船,迎著海風,出海捕撈,每當他們滿載而歸時,碼頭上便熱鬨非凡,那活蹦亂跳的魚蝦,是大海對人們辛勤勞作的饋贈,也構成了當地獨特的生活圖景與經濟支柱。
村西,三麵被丘陵環繞,像是大自然隨手放置的巨型屏障。
這些丘陵雖不高聳入雲,卻也連綿起伏,為村莊勾勒出一道獨特的輪廓。
丘陵之上,植被疏密相間,春夏時節,綠意盎然,野花點綴其中,五彩斑斕;秋冬之際,草木漸枯,卻也彆有一番蕭瑟之美。
而村莊的耕地,就在這丘陵的環抱之下。
土中摻雜著顆粒狀的石子,在陽光的照耀下,偶爾閃爍著細碎的光芒。
這樣的土質,讓耕種變得艱難。天旱時,石子阻礙著水分的留存與滲透,莊稼像是失去了乳汁的嬰兒,日漸萎靡,難以收獲;天澇了,石子又加速了水流的排泄,土地難以蓄水,莊稼在水中掙紮,同樣無法豐收。
農人們望著這片土地,眼中滿是無奈與堅毅,他們世世代代與這片土地打交道,儘管艱辛,卻從未放棄。
村的前麵,是一條靈動的河。
它宛如一條銀色的絲帶,蜿蜒穿過村莊。河流的上遊,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村民們懷著滿腔熱情義務修築的小型水庫。
那時候,人們齊心協力,肩挑背扛,用汗水和心血鑄就了這座水庫。
水庫像是一顆鑲嵌在大地上的明珠,平日裡,水麵波光粼粼,倒映著藍天、白雲與周邊的青山。雨季時,它又發揮著重要的蓄水作用,防止下遊洪澇災害的發生。
而河流的下遊,一路奔騰,最終連通著膠州灣。河水潺潺流淌,帶著村莊的故事,帶著兩岸的氣息,融入那廣闊無垠的膠州灣。它不僅是村莊的水源,更是村莊與外界連接的紐帶,見證著村莊的歲月變遷與曆史更迭。
在記憶的長河中,村前的河床宛如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承載著無數溫暖而鮮活的片段。
那河床常年流水潺潺,清澈見底,寬度更是可觀,仿佛一片天然的舞台,上演著村莊裡獨有的生活篇章。
每至深秋,河床便迎來了一場特彆的“盛會”。
村民們將收獲的地瓜洗淨、切片,紛紛湧上河床,在那一顆顆圓潤的鵝卵石上晾曬地瓜乾
。一時間,河床上五彩斑斕,一片片地瓜乾像是金色的鱗片,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誘人的光澤。然而,這片看似寬闊的河床,在晾曬地瓜乾的高峰期,卻也變得“寸土寸金”。
為了能占據一塊理想的晾曬地方,鄰裡之間偶爾也會發生些小摩擦。有一次,兩家鄰居因為地界劃分不清,先是言語上的激烈爭吵,雙方互不相讓,聲音在河床上空回蕩。
隨著矛盾的升級,竟動起了手,你推我搡之間,原本和諧的氛圍瞬間被打破。周圍的村民趕忙上前勸阻,在眾人的拉扯下,這場衝突才逐漸平息。但那因生活瑣事而起的緊張場麵,至今仍深深烙印在記憶之中。
大雨過後,河床又呈現出另一番景象。
雨水的衝刷讓河床裡的沙石變得更加豐富,於是,便有村民開始在河床挖沙,準備用來蓋屋。
他們手持鐵鍬,一下又一下地挖掘著,一擔擔的沙子被挑上岸,承載著村民們對新家的憧憬。而對於孩子們來說,大雨後的河床更是歡樂的天堂。
河水衝刷出的深處,形成了一個個天然的小水潭,成了孩子們遊泳洗澡的好去處。
我們像一條條歡快的小魚,在水中嬉戲打鬨,濺起一朵朵歡樂的水花。那無憂無慮的笑聲,在河床上空久久回蕩,為村莊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喜歡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記請大家收藏:()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