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車間的北側有兩個倉庫,一個是材料庫,一個是產品庫。
在工廠倉庫的東側,一座承載著環保重任的防滲透水泥池靜靜矗立,它不僅是車間環保體係的關鍵一環,更是整個廠區生態防護的重要屏障。
這座水泥池呈規整的長方形結構,整體采用高強度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池壁厚度達30厘米,內部鋪設了三層高密度聚乙烯防滲膜,膜與膜之間通過熱熔焊接技術緊密銜接,焊接縫經過高壓檢測,確保無任何滲漏隱患。
從容量設計來看,這座水泥池經過精準的水文計算與環保標準核算,總容積恰好能容納500噸汙水,完全滿足車間日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暫存需求。
池體周邊還設置了1.2米高的防護欄杆,欄杆表麵塗刷了防腐防鏽的灰色油漆,既保障了人員作業安全,又與工廠工業風的整體環境相協調。
池頂安裝了可開啟式玻璃鋼蓋板,蓋板下方配備了除臭裝置,能有效吸附汙水揮發的異味,避免對周邊空氣造成汙染,同時蓋板的設計也方便後期工作人員定期對池體內部進行檢查與維護。
而這隻是整個廠子車間建設的一個縮影。回顧車間建設全程,從地基開挖到主體封頂,再到設備安裝,每一個環節都嚴格遵循工業建設標準與安全生產規範。
車間主體采用鋼結構框架設計,屋頂鋪設了具有隔熱保溫功能的彩鋼板,牆麵則安裝了雙層中空玻璃,既保證了車間內部的采光效果,又能有效隔絕外界溫度變化對生產環境的影響。
車間內部按照生產流程劃分出原料區、加工區、成品區與輔助設備區,各區域之間通過寬敞的通道連接,通道地麵鋪設了防滑耐磨的環氧樹脂地坪,地坪表麵劃分出清晰的標識線,引導人員與設備有序通行。
在設備安裝階段,來自各地的技術人員與施工團隊緊密協作,大到數十噸重的生產主機,小到精密的儀表儀器,都經過精準的定位與調試。
每一台設備的基礎都經過單獨的承重計算,采用預埋螺栓固定,確保設備運行時的穩定性。
設備之間的管道連接采用食品級不鏽鋼材質,管道接口經過嚴格的密封測試,保障生產過程中的物料傳輸安全無汙染。
經過前期緊鑼密鼓的建設,車間終於進入了調試階段。
在這五天裡,車間內處處是忙碌的身影,技術人員們分成多個小組,對每一台設備進行逐一調試。
第一天,他們重點檢查設備的電路連接與機械運轉情況,通過通電測試,觀察電機的轉速、軸承的溫度是否正常,同時手動操作設備的各個不件,確保傳動係統靈活無卡頓。
第二天,調試團隊開始進行空載試運行,讓設備在無物料的情況下連續運轉8小時,實時監測設備的振動、噪音等參數,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停機進行排查與調整。
到了第三天,調試工作進入了物料試運行階段。工作人員按照生產配方,將少量原料投入設備,模擬實際生產流程,觀察設備對物料的加工效果,調整設備的參數設置,比如加工溫度、壓力、時間等,力求達到最佳的生產狀態。
第四天,調試重點轉向了輔助係統,包括供水、供電、通風、汙水處理等,技術人員對每一個輔助設備的運行邏輯進行測試,確保各係統之間能夠協同工作,為生產環節提供穩定的保障。
第五天,也就是調試的最後一天,整個車間進行了全流程聯動調試。從原料進入車間,到經過加工、檢測,再到成品產出,最後到生產廢水排入東側的防滲水泥池,整個過程一氣嗬成。
技術人員們在中控室通過監控屏幕實時查看各環節的運行數據,同時在車間現場進行巡查,確保每一個步驟都符合生產要求。
當最後一批成品順利產出,且各項指標均達到標準,汙水處理係統也正常運轉,將廢水妥善導入防滲水泥池後,調試工作終於宣告基本完成。
如今,車間內所有設備都已達到啟動試車的條件,隻要按下啟動按鈕,這條全新的生產線就能正式投入運行。
這不僅標誌著工廠車間建設的圓滿收官,更意味著企業即將開啟新的生產篇章,在保障環保達標與安全生產的基礎上,向著更高的生產目標邁進。
時間到了三月十八號,陳月春和田洪順第一個夜班,我跟班為的是作為一個生產廠長必須掌握第一手資料和數據,將來好往下傳達各項指標。
十九號白班有高長林和邵月餘、,由於老陳年齡大所以讓熟練工帶領。
十九號夜班有李桂福和邱城山,我還是跟班。
經過幾天的運轉了解到烘乾爐一共有135個匣缽,一個匣缽能裝兩公斤氧化鐵,一次能烘乾二百七十公斤,一個小時前進三十公分,運轉一圈需要四個小時。
這樣就能算出一個班能烘乾五百餘公斤。
一區溫度150°,二區溫度200°,三區溫度250°,四區溫度350°,五區溫度500°,六區溫度650°。七區溫度800°,八區溫度700°,九區溫度500°,十區溫度200°,十一區100°,十二區60°。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以後根據這些參數就可以正常生產,隻要把這些數據在配電盤上設置好了就自動烘乾,不用人監督,人員就看好設備,倒料和裝料就行了。
整個產品的生產順序是:第一步烘乾還原檢測研磨入庫屬於半成品;第二步根據用戶要求產品hdk650或800或900)半成品堿、硫酸鈷混料成漿反應釜加熱冷卻壓濾烘乾研磨化驗成品入庫;第三步包裝銷售資金回收。
烘乾完成後下一步開始還原,將烘乾原料裝入還原爐內加氮氣升溫加氫氣保溫降溫加空氣降溫出爐化驗入庫。
經過前期的工作中也發現了以問題需要整改,這時已經到了三月三十一號了,在這段時間裡我隻有身先士卒,才能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所有的實驗都是為了以後生產提供了依據,所以在各項工作中按部就班,認真對待,總結出具體的操作規程,為以後提供依據。
在工作中我發現了問題我都一一記下。
這天在例行會上我提出:1,製作的不鏽鋼錐形料鬥,裝料不方便且費時間,而且倒料也不行,需要人工敲打,改用噸包省時省工。
2,還原爐航車太低,物料吊裝不起來,螺旋槳進料慢,航車需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加高一米,進料管直徑一百加粗一百五的。
3,還原爐內部翻拌過低,細料攪拌不起來,影響反應效果,通知廠家將粉末狀改成顆粒狀。
最後秦總在會上建議以上問題一周內解決,不能拖延,國外訂單已經來了,要加快生產。
經過一周的努力以上提出的問題全部解決,以後再發現什麼問題隨時解決,裝卸料改用噸包時間由原來的三小時縮短為二十分鐘。
粉末狀的原材料改為顆粒狀也沒有了粉塵,往還原爐進料的的速度也快了,還原的效果也好了。
經過設備多次的調試,工人們也掌握了設備的操作技能,並能獨立、熟悉、準確無誤的操作,生產走上了正常軌道。
我也不再跟班了,便開始編寫各種設備的操作規程、應急預案、安全消防等資料,時刻準備上麵來隨時檢查。
我自從來到這裡還沒有休息一天,還沒有四處看看營東市的地理風貌和感受一下這裡的人文情懷。
到五一勞動節了,工人們不能放假,因為烘乾爐一停一起需要一天一夜才能升起所需要的溫度,況且也對烘乾爐沒有好處,所以隻能不停地生產。
辦公室裡的管理人員都放假了,作為生產廠長的我不能回家,可以在周圍轉轉,緩解一下前一段時間緊張的心情。
我先去市場買了一些菜、白條雞和梭魚回來,將魚去鱗洗好剁成段,將雞洗好也剁成塊洗好就等下鍋。
然後驅車就去了彩虹橋,彩虹橋離廠有十五分鐘的路,雖然相距很近,但我來了以後從沒有出去過,一直待在廠裡調試設備,趁五一放假就出來放鬆一下多日的緊張情緒。
喜歡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記請大家收藏:()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