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這一年九個月,我們共烘乾鐵紅磁粉120噸一百萬餘元,實驗產品過程中,用掉氫氣費十萬餘元、氧氣費一萬餘元、氮氣費二十萬餘元、電費三十萬餘元、水處理費十萬餘元、人工費二十餘萬元。
寄出的產品樣品樣幾十餘次,賣出的產品十餘噸,毛收入在六十萬元。
從生產成本結構看,2021年19月鐵紅磁粉單位成本高達8.44萬元噸,較行業規模化企業平均水平6.63萬元噸高出27.3。這種成本劣勢主要源於三個方麵:
首先,工藝氣體消耗占比異常偏高。氫氣、氮氣、氧氣三項合計占成本41.7,遠超行業32的平均水平。3噸,較行業先進水平653噸高出30.8,僅此一項就增加成本約0.8萬元噸。這是由於實驗階段采用保守工藝參數,氣體利用率偏低所致。
其次,能源成本控製存在明顯短板。電費占總成本30.5,每噸產品電耗達2500kh,比行業先進水平1800kh高出38.9。能效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窯爐熱效率僅有55,且餘熱回收係統尚未完善。
第三,固定成本分攤不足。在年產僅120噸的小規模生產條件下,人工、水處理等固定成本被放大,每噸分攤金額達2.58萬元,而行業規模化生產該數據僅為1.9萬元。
通過精細化核算可見,若能將氣體利用率提升至行業水平、電耗降低20、年產量擴大至300噸,單位成本可降至6.5萬元噸以下,基本達到行業競爭力水平。這為2022年的成本控製提供了明確的優化方向和數據支撐。
另外,好多次生產的產品不合格,需要對對產品的重複修複,可以說從人力到物資、原料、損耗等還不包括在內。
一、年度生產概況與成本分析
2021年1月至9月,我公司共烘乾鐵紅磁粉120噸,總生產成本達101萬元具體分項見表1)。這一數據反映了在實驗性生產階段的高投入特性,但同時也暴露出成本控製與規模化生產的矛盾。
表1:2021年19月生產成本明細
項目費用萬元)占比)行業平均對比萬元噸)氫氣費10.210.10.75行業基準:0.65)氧氣費1.31.30.10行業基準:0.08)氮氣費20.520.31.50行業基準:1.20)電費30.830.52.20行業基準:1.80)水處理費10.110.00.70行業基準:0.60)人工費20.620.41.50行業基準:1.30)合計101.31007.75行業基準:6.63)
注:行業成本基準參考《2021年中國磁性材料產業白皮書》,以同類企業規模化生產為參照。
生產成本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16.9,主要源於以下因素:
實驗性工藝損耗:鐵紅磁粉的烘乾工藝需在650800c下通入還原性氣體氫氣),但實驗階段氣體利用率僅68行業成熟產線為85);
能源結構問題:電耗中42用於維持高溫窯爐,但熱效率僅55行業先進水平達75);
小批量生產劣勢:固定成本如人工、水處理)分攤後顯著高於規模化企業。
二、銷售與市場表現
報告期內,共向潛在客戶寄送樣品53批次,覆蓋國內28家電子元器件製造商及國際12家企業主要分布於日、韓、德)。實際成交產品10.2噸,實現毛收入60萬元,均價為5.88萬元噸。
市場困境分析:
國內庫存過剩:
全國磁粉庫存總量預估達25萬噸數據來源:中國磁性材料行業協會),僅河北某企業庫存即超8萬噸,足以滿足全國10年需求按年需求8000噸計算);
國內同質化競爭激烈:18家主要生產企業中,14家以低端磁粉為主,價格戰導致均價跌破4萬元噸2020年為5.2萬元噸)。
技術壁壘限製:
高端磁粉如高μ值、低損耗類型)仍依賴進口,日本tdk、德國vac等企業占據全球70高端市場份額;
我方樣品雖達到基本國標gbt2018),但關鍵指標如初始磁導率μi)均值為4200±5國際高端產品超6000),損耗係數tanδμi)為1.8x10??國際標準≤1.2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