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風過時倉促的擦肩
是把根須紮進同一片土壤後
便再也沒鬆開的牽連
一棵挽著一棵,像兩雙手
在歲月裡,攥緊了彼此的生命線
粗壯的枝乾是褪去青澀的肩
不再追逐流雲的遠
隻把影子疊成密不透風的傘
遮住對方頭頂的霜雪
也接住每一縷,想落在彼此肩頭的暖
親密得不需要語言——
你樹皮上的紋路,是我讀過千萬遍的信箋
我年輪裡的故事,藏著你每一次呼吸的甜
就算暴雨打彎了腰
就算雷電劈開了衣角
它們依然緊緊靠在一起
像一對白發蒼蒼的老人
在夕陽下,把“永遠”
輕輕,刻進彼此的懷抱
仔細看去,每兩棵相鄰的檉柳都有著獨特的姿態:有的枝乾輕輕相抵,像一對對熱戀中的情人,在微風中依偎著,訴說著悄悄話;
有的則枝乾纏繞,樹皮上布滿歲月的紋路,像一雙雙年邁的伴侶,手牽手站在濕地裡,共同抵禦歲月的風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來,在地麵上形成斑駁的光影,為這片檉柳林增添了幾分浪漫與靜謐。
作為黃河口地區獨有的落葉灌木,檉柳沒有楊柳那般挺拔高聳的身姿,無法讓人抬頭仰望時生出敬畏;
也沒有垂柳那般俊秀飄逸的枝條,不能在風中搖曳出柔情似水的姿態。
但它自有其動人之處——那看似矮小的身體,卻格外健壯。
走近細看,檉柳的樹乾不算粗壯,卻異常堅硬,表皮粗糙得像老人的手掌,布滿了深深的紋路,那是與惡劣環境抗爭的印記。
再看它的枝乾,密密匝匝地向四周伸展,每一根枝乾都透著一股倔強的勁兒,如同錚錚鐵骨,即便在微風中也穩穩當當,沒有絲毫搖擺,無不張揚著旺盛到極致的生命力。
我蹲下身,輕輕撥開檉柳根部周圍的泥土,想要探尋這份生命力的來源。
隻見它的根須密密麻麻地向地下延伸,像無數條堅韌的繩索,深深紮進貧瘠的泥地裡。濕地的泥土本就缺乏養分,還帶著濃重的鹽堿味,可檉柳卻毫不在意,將根須紮得更深,經年累月地忍受著濕地深處的寂寞與孤獨。
沒有同伴的頻繁陪伴,沒有充足的養分供給,它隻能獨自吮吸著苦澀的鹽堿水,在無人問津的角落裡默默生長。
濕地的環境遠比想象中殘酷:每逢汛期,狂風惡浪會瘋狂地衝擊著檉柳的枝乾,想要將它連根拔起;
到了寒冬,嚴寒與冰雹會無情地打在它的枝葉上,試圖摧毀它的生機。可檉柳從未低頭,從未彎腰。
狂風襲來時,它緊緊抓住腳下的土地,枝乾在風中微微彎曲卻絕不折斷;
冰雹落下時,它抖落枝葉上的冰雪,依舊挺立在原地。
它始終以自己的姿態拓展著年輪,一圈又一圈,記錄著在濕地裡的每一段歲月;
始終以自己的方式見證著黃河口的滄桑變遷,從一片荒蕪到如今的生機勃勃,它都是最堅定的守護者。
正是檉柳這種威武不屈、堅韌不拔的性格,古往今來,引得無數文人騷客為之傾倒。
他們來到黃河口,看到這片在鹽堿地上頑強生長的檉柳林,無不被其精神打動,紛紛揮毫潑墨,吟詩作賦。
有的詩句讚美它“鹽堿地裡紮深根,狂風暴雨不彎腰”,有的畫作描繪它“枝如鐵骨葉如翠,獨守濕地伴黃河”。
這些文字與畫作,不僅記錄下檉柳的模樣,更傳承著它那份不屈的精神,讓更多人知道,在黃河口的濕地深處,有這樣一種平凡卻偉大的植物,用自己的一生,譜寫著一曲動人的生命讚歌。
我站在檉柳林前,看著眼前這一棵棵充滿力量的檉柳,心中滿是敬佩,也終於明白,為何這片檉柳林能成為濕地裡最動人的風景之一——它的美,不在外表的俊秀,而在靈魂的堅韌。
站在濕地深處的檉柳林前,指尖輕輕拂過粗糙的枝乾,腦海中忽然浮現出唐代詩人筆下關於檉柳的詩句。
喜歡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記請大家收藏:()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