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直接癱坐在龍椅上,雙手止不住地顫抖,他心裡清楚的知道,如今形勢已經非常不樂觀了。
楊建國是刀俎,而他就是菜板上的魚。楊建國隻要想謀反,隨時都可能率領楊家軍打到臨安把他這個皇帝給費了。
“鄭愛卿,你說朕該如何是好啊?”
宋理宗聲音顫抖著說道。
“陛下!事到如今,隻有一計可行!”
鄭清之跪地說道。
“什麼計策?”
宋理宗急忙朝鄭清之問道。
“陛下,如今隻有答應楊建國的條件,任命其為襄陽知府,兼任京湖安撫製置使!實在不行,還可以封楊建國為襄王,世襲罔替。隻有這樣才能穩住楊建國,讓他不會造反!”
鄭清之說道。
“荒謬!荒謬!楊賊對朝廷不敬,擄走三萬禁軍,豈能封王!我大宋顏麵何在!”
鄭清之的政敵聞言瞬間都坐不住了,他們聽說鄭清之要讓皇帝給楊建國封王,全都對他口誅筆伐。
“顏麵與江山,孰重孰輕?當年太祖皇帝為安天下,連吳越王錢俶都能容,如今為何容不得一個楊建國?而且現在我大宋外有蒙古入侵,如果再不穩住楊建國,楊建國起兵造反。到時候外有蒙古入侵,內有楊家軍作亂,到時我大宋豈不危矣!”
鄭清之麵對群臣的質疑,依舊堅持自己的想法,執意讓皇帝給楊建國封王。
這番話像一盆冷水一樣澆在群臣的心上,也澆在宋理宗的心上。
群臣聞言都不說話了,因為鄭清之說的很對,如今大宋外有蒙古入侵,如果再不能穩住內部。
一旦楊建國造起反來,那大宋就真的危險了。
宋理宗見群臣都不說話了,心中也閃過一絲動搖。
是啊,隻要能保住皇位,顏麵又算得了什麼?自己既然能對金國稱侄,對蒙古稱臣,現在給楊建國封一個小小的襄王又算得了什麼。
對於宋理宗來說,朝廷和國家的顏麵遠遠沒有自己的皇位重要。
可宋理宗轉念又想起楊建國“活捉皇帝”的狠話,又覺得脊骨發涼。
“楊……楊建國若是不同意怎麼辦?萬一他鐵了心要造反呢?”
宋理宗有點擔心的問道。
“陛下可派使者去襄陽探其虛實。若楊建國真有反心,再做打算不遲;若他隻是想討個名分,咱們便順水推舟,封他做個襄王,讓他管理荊襄地區。
而且將襄陽封給楊建國,朝廷還會獲得巨大的好處!”
鄭清之說道。
“什麼好處?”
宋理宗聽他說給楊建國封王,朝廷還能有好處,急忙問是什麼好處。
“陛下,如今蒙古犯我大宋,朝廷正愁缺兵少將,打不過蒙古人。楊家軍作戰勇猛,讓他們守在襄陽,駐守京湖防線,正好可以抵禦蒙古人。如果可以的話,還能派楊建國前往四川抵禦蒙古西路軍。
到時讓楊家軍和蒙古人拚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朝廷可以坐收漁利,豈不美哉。
而且楊家軍去打仗,朝廷根本不用給他們糧草軍餉,這樣一來,朝廷又能省下一大筆錢,何樂而不為。”
鄭清之說道。
鄭清之的話像一劑強心針,瞬間讓宋理宗的腦子清醒了。
是啊,讓楊家軍去擋蒙古人的刀,自己坐收漁利,何樂而不為?
“誰願出使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