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華夏國各個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下崗熱潮。
今年是1994年,這股熱潮就趕到了乙城。
林俊輝失業了,乙城服裝廠已經斷斷續續停產好幾回了。時不時的就有待業工人簇擁在廠子門口,或者辦公室門口。
廠長和各個車間主任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全部聚在一起開會,商討解決辦法。
工資欠發了好幾個月,已經有人留不住了,紛紛辭職尋找彆的工作機會。
留下來的除了那些年齡大的老員工,還有就是那些手上沒有什麼技術,喜歡安逸生活的老實人。
有一些年輕有頭腦有技術的人開始自己創業。
國家也支持鼓勵下崗再就業的人,給他們很多選擇機會。
其中就有居委會社區分派下去的工作指標。
像中年男人、女人被安排了交通協勤,站崗放哨。還有城市清潔工,包括各個街道村落,一時間大街小巷全是穿著黃色馬甲的清潔工。
林俊輝也想自己創業,可手裡沒什麼本錢,也沒什麼特彆的技能,隻能把希望寄托在社區分派的工作上。
這天,社區工作人員找到林俊輝,告訴他有個交通協勤站崗放哨的工作,問他願不願意乾。
林俊輝想都沒想就答應了,有份工作總比沒工作強。
與此同時,社區裡的中年女人們也接到了同樣的任務。
大家一開始都有些不情願,覺得這工作又累又沒麵子。
但想到每個月能有一筆穩定的收入,也就都咬咬牙接受了。
林俊輝和中年女人們被分配到了同一個路口。一開始,大家都不太適應,動作也不熟練,還鬨了不少笑話。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掌握了工作要領,站崗放哨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互相幫助,互相鼓勵,關係也變得越來越好。
這份看似不起眼的工作,讓他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
好景不長,乾了一個月以後,開始有一些女人發起了牢騷。
她們以前在哪個單位上班的人都有,工資比交通協勤高多了。
這個工作的工資僅僅隻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所以有一些人的工作態度就是應付這個工作時間,到了點趕緊下班,一點沒有責任心。
那些做清潔工作的人也是一樣,每天渾渾噩噩像應付上麵的檢查人員,根本意識不到上麵的領導,為了解決下崗人員的安排所付出的是什麼。
林俊輝看不慣這些人的態度,他覺得既然接受了這份工作,就該好好乾。
這天,他正認真指揮交通時,一個中年女人又開始抱怨工資低,還故意偷懶躲到一旁。
林俊輝走過去,嚴肅地說:“大家都不容易,這份工作是上麵給我們的機會,要是都像你這樣,以後誰還會給咱們安排工作?”
女人白了他一眼,不屑道:“喲,你倒是積極,這點錢夠乾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