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青魚,也是之前村裡養的那種魚,魚塘垮了之後基本上全跑到了灌溉渠裡了,估計全被附近村子的人撈走了。
為了儘快讓青魚苗達到足夠的重量,許關為青魚苗設計了各種訂製效果——
在個體重量增長到50斤之前,生長速度提升到原本的15倍。
這樣基本能讓青魚苗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長到數斤重,接近10斤,就可以陸續投放釣塘了。
在重量增長到50斤之後,速度降低至5倍,達到100斤之後,2倍,最後在150斤後恢複正常速度。
長大之後降低速度,是為了讓青魚不至於無限野蠻生長,乃至短時間內長到大幾百斤,那就太離譜了。
而且,3050斤的青魚對大部分釣客來說還算友好,難度不算太大。
如果再繼續長大,到了一兩百斤,估計就沒幾個人能釣起來了。
另外,把青魚的力氣提升一倍,增加一點難度。
大部分釣客都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難度越大,他們越想要挑戰。
越大的魚越有成就感,釣起一條200斤的青魚估計能吹一輩子。
許關第一批一共定製了四種魚,也就是常說的四大家魚,青、草、鰱、鱅。
全都按照青魚的模式定製,先快速長大,然後再逐步恢複正常速度。
接下來,隻要魚塘修繕好,就可以正式進入飼養階段了,一個多月之後,釣場就可以開業。
……
又是兩天過去了,分村的事情暫時還沒有消息,倒是拜托王偉的事情有了眉目。
王偉介紹的是他的一個本家叔叔,叫王敬先,以前是新州某三甲醫院的內科主任醫師。
退休後,發揚風格,說要給年輕醫生騰位置,就沒有接受醫院的返聘。
現在老後悔了,天天在家閒著難受。
聽王偉提起許家莊要建醫院的事情,考慮了兩天還是答應了,地方雖小,好歹也不會閒著了。
說隻要診所建好,就可以過來長期坐診,一星期至少來45天。
另外,還會介紹自己的學生以及其他科室的醫生過來,保證每天都會有醫生。
許關欣然答應,在王偉的介紹下,很快和專家見了麵,並簽訂了聘用合同和合作協議。
簽完合同,醫院的事情終於暫時放下心來,現在就隻等分村的消息了。
對於分村的事情,許關倒也沒有太著急。
有時候,一些事情雖然小,但比較敏感,或者特殊,不是短時間內能出結果的。
分村暫時沒消息,許關也沒有閒著,通過堂哥許立介紹,雇傭了幾台推土機和挖掘機,開始對魚塘和磚窯大坑進行修整。
初步打算,原來的老魚塘稍微擴充,麵積達到120畝。
磚窯廠大坑稍微擴建,改造成小魚塘,總麵積80餘畝,分成了好幾個部分。
到時候可以打造成不同的釣塘,放入不同的魚種,適合不同的釣客。
兩個魚塘之間修築了寬闊而堅固的堤壩,寬度達到50米,有一條水道連接,但平時是關閉的。
許關還打算以後把魚塘周邊修築出一條綠化帶和跑步道來,讓村民茶餘飯後可以散步、休息。
另外,挨著魚塘,還要修建各種建築和設施,為將來開釣場提供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