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下水道係統,陳思語感覺太好了,簡直有一種喜極而泣的委屈感。
陳思語是個資深的“之乎”用戶,她很喜歡在這個華國最大的問答網站,感覺很多回答都很奇妙,能見識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她的id叫“水坑邊長大的女孩”,誰也不知道這個名字的含義,她也從來沒有跟誰說起過。
這天,陳思語逛之乎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一個很火的問題:有了哪些東西之後,會讓人因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提升而感覺相見恨晚?
絕大多數人都回答生活中購買一些工具、用具、生活用品,甚至某些吃喝玩樂的東西。
陳思語心裡一動,洋洋灑灑寫下了自己的答案:
我的答案可能跟大家都不太一樣。
我的家鄉叫河陽,是北方大平原上一座普通的小縣城,是國家級貧困縣。
而我們村和周圍幾個村一樣,是縣裡最偏遠的村子。
說起偏遠,大家心裡可能想起一個詞:不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要說我們這些偏遠鄉村,最大的不便,不是交通的不便,也不是工作的不便,而是用水很不方便。
倒也不是取水、用水不方便,而是排水不方便。
比如生活汙水,以前還可以排到豬圈裡,可是現在都不養豬了,也就沒了豬圈,大部分人家都是排在村頭的大水坑裡。
住在大坑周圍的人家就太痛苦了,尤其是夏天,不但蚊蠅泛濫,而且惡臭難聞。
另外,夏天和雨季的雨水也沒有很好的排泄渠道,如果雨太大,就會把大汙水坑灌滿。
坑裡的汙水漫出來,流的到處都是,說不定還會流到有些人的院子裡。
這就是大部分農村的現狀,用水不難,排水難。
另外,還有固體生活垃圾,也沒有地方扔,基本也都是扔進那個汙水坑。
我家就住在一個這樣大坑旁邊,這也是我這個網名的由來。
所以,這個名字沒有任何的風花雪月,滿滿的都是我的怨念。
住在這樣一個大坑旁邊,滋味可想而知。
特彆是有風的日子,一股股惡臭不斷往家裡灌。
“灌”到底是什麼感覺?這個形容詞你們可能想象不出來。
就好像冬天窗戶破了的房子,冷風往裡麵灌,你完全無法抗拒,堵不住,趕不走,就是那種無能為力的感覺。
塑料袋、碎紙屑、爛樹葉、破布條都會因為風而往家裡飄,每次都要忍著惡心往外掃。
我從小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對我困擾頗多,連同學都不愛跟我玩,因為有時候我身上也會沾染一股水坑裡的味道。
我哭著爸爸,我們為什麼要住在這裡,我們為什麼不換個地方住?
爸爸說,這裡是我們的家,而且,我們沒有能力換個家。
村子就這麼大,也必須有這樣一個大坑,總有人要住在大坑邊上的。
有一段時間,我甚至不太想回家,從初中就開始住校。
我有時會想,除了親情和父母,這個小村莊不值得我任何的牽絆和留戀。
現在,這一切都因為鄰村而徹底改變了。
喜歡基因改造後,我帶全村暴富請大家收藏:()基因改造後,我帶全村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