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王敬先的心情漸漸好了起來,因為他即將去發揮餘熱的許家莊醫院快要建成了。
王敬先退休前是山南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主任,今年61歲。
對於一個內科方麵的專家來說,剛滿60歲就退休屬實有些“年輕”了。
退休前,老王設想得很好,要和操勞了一輩子的老太婆去環遊世界。
但計劃沒有變化快,等老王退休了,原本計劃好好的環遊世界卻泡湯了——老太婆幫女兒帶孩子去了。
一個人去環遊世界?開什麼玩笑,有啥意思?還不如在家種菜遛狗。
什麼詩和遠方啊,都是虛的,到頭來,都得變成為兒女貢獻餘熱,榨乾所有剩餘價值,上輩子欠他們的。
退休的時候,老王還說了漂亮話,絕對不返聘,要為年輕人騰地方,給年輕醫師成長的空間。
大話說出去了,退休了卻後悔了,怎麼辦?在醫院門口等,挺急的。
返聘是不可能返聘的,老王也是要麵子的人,那麼多徒子徒孫都在那裡,丟不起那人。
倒是有不少市、縣級醫院來聘的,一周坐診那麼一兩次,每次幾千塊車馬費。
老王心道,那不得天天坐火車、趕飛機?比退休前還忙,我不是白退休了嗎?
後來,又有不少私立醫院打起了老王的主意,工資開得奇高,高得嚇人。
老王自是心裡門兒清,那些醫院無非是看上了他的主任醫師證,自己過去就是吉祥物。
那麼高的工資,不還得從患者身上刮?
老王愛惜羽毛,更心疼患者的錢包,不去,堅決不去。
養花、種菜、釣魚、下棋、遛狗,愛好換了一個又一個,老王內心卻是越來越空虛。
這時候,一個本家侄子牽線搭橋,說他駐紮的河陽縣有個村子要建醫院,缺個“鎮院之寶”。
這嚴重勾起了老王的好奇心,待打聽完這座村子的具體情況後,老王考慮了幾天,越想越覺得有意思。
不為錢,不為利,就圖個新鮮,換一種生活方式。
後來,老王和那村長見了麵,簡單接觸之後,感覺這年輕人不錯,也很有想法,很快就簽了合同。
為了避免自己在許家莊“孤單”,再就業熱情高漲的老王還不遺餘力地介紹老熟人和自己學生過去開展多點執業。
許家莊這邊自然是不差錢,不管老醫生,還是實習生,照單全收。
於是乎,許家莊醫院還沒正式開業,醫生就簽了一大堆,光各科室的主任、副主任級彆的就將近十個,老王的人脈恐怖如斯。
之前,村醫院還在建設,老王隻能在家苦苦等待,隔三差五通過侄子王偉打聽醫院的進度。
太頻繁了,王偉就抱怨:“叔,你要是著急,你去找許村長打聽啊,天天問我算怎麼回事?”
老王:“我不要麵子的嘛?我可是主任醫師,堂堂醫學院大教授,我不要矜持一點嗎?”
王偉心累:“你要是實在著急,就提前過去嘛!去給人指點指點,需要添置什麼設施,需要增加什麼哪些儀器,乾嘛在家乾等著?”
老王聞言眼睛一亮,對呀,咋就沒想到呢?
於是乎,第二天老王就帶著行李去了許家莊,直接準備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