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轉基因和非轉基因之間的差距是相當明顯的,這種差距不是光靠肥力、田間管理就可以彌補的。
以上的產量用的是普通肥料,也沒有使用新式根瘤菌。
單純使用新型根瘤菌的地塊,不管國外大豆還是國產大豆,基本上能增產4050。
單純使用玻璃複合肥的能夠增產30以上。
而兩者結合起來使用,平均產量幾乎翻倍,轉基因大豆產量最高能達到1000斤,國產大豆也能達到600多斤。
看來,新型根瘤菌和玻璃複合肥搭配使用才是最正確的打開方式啊!
最讓許關期待的許家莊大豆1號,就有點誇張了,甚至說有點驚世駭俗。
許家莊大豆和其他品種一樣,同樣也是分成了4種地塊,4種不同的種植模式,是這次大豆產量實驗的重點:
1號田:普通種植;
2號田:僅使用新型根瘤菌;
3號田:僅使用玻璃複合肥;
4號田:根瘤菌和玻璃複合肥一起使用。
這四種種植方式的產量差距也是非常大:
1號田:平均畝產860斤;
2號田:平均畝產1250斤;
3號田:平均畝產1080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4號田:平均畝產1720斤!
所有對照組的產量都出來了,許關也得出了結論——
許家莊大豆1號裸產不用菌也不用肥,普通種)也在850斤以上,是國外轉基因品種的1倍左右,是國產大豆的34倍。
單純使用根瘤菌能增產40以上,甚至50,單純使用玻璃複合肥能增產30以上。二者結合起來,輕鬆翻倍。
這意味著所有的設想基本上都實現了,新品種產量不低,如果搭配菌、肥,產量更是驚人。
這就太有想象力了,如果國內全部種上許家莊大豆1號,在不增加種植麵積的情況下,也有可能實現大豆完全國產,不再需要進口。
當然了,這隻是理論上,這需要保障充足的菌、肥供應,難度有點大。
不過就算沒有菌、肥,就采取普通模式種植,也可以增產34倍。
國內產量可以達到6000萬到8000萬噸,從而把進口量壓低到6000萬噸以下。
如果國內稍微擴大一點種植麵積,擴大個三四千萬畝,大豆基本上也可以自給自足了。
這自然是許關自己的臆想,不可能這麼簡單實現。
大豆在全球範圍內是一項涉及上萬億元的大產業,牽涉到各個國家以及方方麵麵的利益。
1000斤和500斤看似隻增長了一倍,但足以顛覆全球大豆行業的秩序,從而掀起滔天的風浪。
許關覺得現在還不是推廣許家莊1號的時機,許家莊的身板還不夠強壯,不足以對抗這種滔天巨浪。
必須找一個更好的時機,或者能夠換到更多的籌碼。
喜歡基因改造後,我帶全村暴富請大家收藏:()基因改造後,我帶全村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