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關帶著一絲佩服感謝道:“謝謝何叔,你這個辦法實在是好。既達到了目的,各方麵又都能交待過去,不會授人以柄。”
何嶽庭笑道:“好了,快回去準備吧,過兩天省裡來人跟你簽合同。”
……
數天後,山南省和許家莊有限公司簽署了新的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成立山南省大平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其中山南省占股5,享有分紅權,不參與公司管理和經營,許家莊占股95。
合同約定,大平原公司負責治理全省範圍內的風沙鹽堿地,共計1050餘萬畝。
治理成功通過驗收後,山南省將其中的260萬畝無償劃撥給大平原公司耕種使用,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轉讓和變賣。
許家莊有限公司擁有大平原公司的經營權,有權決定公司的存續和注銷。
……
這個合同看上去像個“不平等條約”,其實省裡一點都不虧。
將1000多萬畝風沙鹽堿地變成良田,帶來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是無法估量的。
其中260萬畝變相送給許家莊,但手裡還有780萬畝!
這筆賬應該這麼算:780萬良田明顯>260萬良田明顯>1050萬畝鹽堿地!
省裡才是大贏家,許家莊隻是小贏家。
合同簽署完畢,大平原公司一路綠燈,光速成立。
接下來,忙碌的工作不是結束了,而是剛開始。
許開任大平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在省裡和縣裡的幫扶下,公司架構很快建立起來。
首先就是招工,然後就是對260萬畝風沙鹽堿地進行治理。
招工很順利,以許家莊在河陽縣的號召力,進入許家莊公司成為正式員工,比進入城裡的大公司更有吸引力。
大平原公司需要方方麵麵的人才,但大部分崗位還是和農業種植相關的,可以優先從河陽縣進行招聘。
公司待遇相當的優厚,收入讓人眼紅,足額交五險一金,年底還有獎金,逢年過節各種福利,這是很多農村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那些暫時沒有跟許家莊合作的村莊,確實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進入大平原公司,收入不會比陳鋪那些村子收入低。
大規模機械化種植,員工基本上都算是技術性工種,比如貨車司機、農機手、水電工、修理工、無人機操作員以及其他後勤人員。
一旦應聘成功,起步年薪就是十幾、二十萬,加上各種獎金和福利,一年總收入可以達到30萬以上。
尤其是一些農機手,聽說了這件事,想也不想就把自家的收割機、拖拉機處理了。
他們知道,去許家莊工作比自己單乾劃算太多,還不用承擔風險。
有些人會覺得開收割機賺錢,其實不然,一個麥季從南到北收過去最多也就乾一個月,每天乾十幾個小時,累個半死。
如果不想太累,再找個人,晝夜兩班倒,人歇機不歇,可能多掙點。
整個麥收季忙下來,毛收入就算30萬吧,除去各種成本和開支,能賺個1520萬就算運氣頂好的。
如果不走運遇到故障,或有人故意使壞,或收不到錢,就會損失慘重,平均一年能穩賺10幾萬已經相當不錯了。
個體農機手抗風險能力太低了!還有什麼可猶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