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海水淡化係統所有的產品都能實現一定的價值,將海水的利用率開發到了極致。
尤其是工業鹽,可以直接賣錢,所以導致海水淡化的成本竟然是負的。
純度極高、雜質極少的工業鹽處理給華國企業,每噸隻要500華幣,隻有高純度工業鹽國際價格的60多。
石油區因為氣候炎熱,大部分海域的海水鹽度很高,每淡化25噸左右的海水就能提煉一噸工業鹽,以及近百斤的無機肥料。
一噸工業鹽可以賣500華幣,肥料自產自銷,一百斤姑且算100華幣,那麼副產品的價值共計600華幣。
吸鹽荷花的成本可以忽略,人工費用也不多,抽海水過來需要電力,大概每噸需要1毛錢。
25噸海水就是2塊5,湊個整算5塊錢
600減去5,等於595,也就是說,每淡化25噸海水,可以賺595華幣。
25噸海水得到24噸淡水,算一下,一噸淡水的成本是負的24.8華幣。
也就是說,不外賣的話,每噸淡水毛利潤24塊8,如果往外賣水,可以再賺一筆錢。
估計這是世界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成本為負數的海水淡化工廠,淡化越多,掙得越多。
這有些恐怖了,所以許關不可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必須做個“假賬”遮掩,以便必要的時候對外公布。
於是,在淡化成本中,最大的一筆開銷變成了“新型海水淡化催化劑”。
加上這項實際並不存在的成本之後,一噸淡水的成本變成了1塊錢。
比起其他工廠來說還是偏低,但不會再讓人感覺太離譜。
這套海水淡化及配套的灌溉係統,工程量不算小,但隻要有足夠的人手,建設速度並不慢。
一個月後,海水淡化工廠就宣布投產。
海水經過幾輪的過濾、吸收,其中的雜質、鹽分、有機物以及有毒物質被吸收殆儘,變成乾淨的淡水。
然後這些淡水經過消毒處理,彙入更大的儲水池。
在這裡,淡水用大型抽水機抽到高處,通過自流的方式流到農田那邊的蓄水池,用於農田灌溉和日常生活。
經過檢測,這樣的水質比國內的自來水隻高不低,直接飲用都沒有問題。
麥沙國氣候炎熱,荷花長勢快速,長得越快,海水淨化速度就越快。
經過幾天運行,這套海水淡化係統全負荷運行的情況下每日可生產800萬噸淡水,產能幾乎是之前世界最大淡化工廠的8倍。
可惜,這裡隻有500多萬畝小麥,一年的用水量撐死了也就15億噸,平均每天約400萬噸。
產能似乎有點浪費。
許關覺得,如果有可能的話,或許可以往外賣一部分,肯定比直接種小麥掙錢。
可惜,麥沙國的淡水市場已經飽和,無處可賣,大自然公司也不好從人家當地人手裡搶市場。
……
隨著海水淡化工廠的投產,水源到位,小麥可以播種了。
第一茬種植也沒指望多高的產量,畢竟是沙漠改造的農田,肥力不高。
好在有自產的肥料,可以提升一些肥力,不至於讓產量太磕磣。
等種植幾茬之後,土地的肥力上來了,產量就會大幅提升。
到時候如果能達到1000斤每畝的產量,畝均收益就能破萬,600萬畝的收益就能突破600億!
畢竟麥沙國太壕無人性,收購價格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