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謝謝何叔理解,我會慎重考慮的。”
……
這個電話打得時間長了點,都快把手機的電量打沒了。
不過作用還是蠻大的,這個電話幫助許關厘清了思路,確定了接下來研究的方向。
掛斷電話,許關開始思考耐鹽鹹水農作物的可能性,到底通過哪一條技術路徑去實現目標?
目前業內有很多條技術路徑,有優點,也有缺點。
普遍的缺點隻有一條:技術難度太大!
要讓農作物實現耐鹽甚至喜鹽的特性,首先要解決掉過多的氯化鈉。
各種鹽分中,氯化鈉的含量是最高的,隻要把氯化鈉解決掉,目標就實現了一大半。
氯化鈉也就是食鹽,分解後可以產生氯離子和鈉離子,氯離子幾乎不用處理。
因為植物體內本就存在大量的氯離子,起到參與光合作用、?調節植物氣孔開閉、?維持細胞滲透壓和電荷平衡以及?抑製病害發生的作用。
至於鈉離子,植物體內唯一可以吸納大量鈉離子的成分無疑是葉綠素。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葉綠素中含有大量的鈉離子,植物體內的鈉離子大部分就集中在葉綠素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如果能大幅提升植物中葉綠素的含量,就可以一舉多得,不僅可以吸收大量的鈉離子,還能提升植物產量。?
現代科學研究已經證明,葉綠素含量與光合作用效率之間存在正比例關係。
也就是說,農作物莖葉中,葉綠素含量越多,光合作用能力就越強,光合作用的效率就越高。
不僅有助於植物自身的生長和發育,還能增加生物量的積累,最終體現在作物產量的提升上。
數據顯示,葉綠素含量每增加1,光合作用效率可提高約0.5,而農作物的產量大約可以提升0.8,作用相當明顯。
也就是說,如果農作物體內的葉綠素含量能提升100,那麼農作物產量可以提升80!
從理論上說,隻要葉綠素含量足夠多,光合作用的效率就足夠高,就算是陰天甚至天快黑的時候也不耽誤植物的光合作用。
當然了,因為其他方麵的限製,比如植物氣體交換速度、土地肥力限製等,葉綠素含量提升帶來的增產效果肯定是有上限的,不可能無限提升。
事實上,提升葉綠素含量一直是研發高產農作物的方向之一,可惜這個辦法太難了,迄今為止,這方麵的研究進展並不大。
許關便是打算采用這種思路,迎難而上。
不是排鹽、治鹽,而是吸收鹽、利用鹽,把氯化鈉變成農作物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一舉兩得:一方麵可以吸收更多的鈉離子,一方麵可以大幅增產。
把鹽分都吸收掉,自然就不會積累,從而讓海水灌溉成了可能。
這裡麵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如何提升農作物莖葉中葉綠素的含量。
這一步聽起來平平無奇,但實際上難度非常高。
如果要形容一下的話,以現在的技術水平,可能比可控的人工核聚變容易不了多少。
科學家研究幾十年了,最多隻能做到讓植物體內的葉綠素含量提升不到20。
如果要達到可以大量吸收氯化鈉中鈉離子的目的,提升幅度至少也要達到100。
差距是相當大的,而且越往後麵,提升難度越大,目前來說,要提升100,50年內肯定是沒有希望的。
可控核聚變也是如此,一直都是50年內沒希望。
這就可以解釋何嶽庭之前的那個問題了,不是科學家不想研發真正耐鹽的鹹水農作物,實在是“臣妾做不到”。
喜歡基因改造後,我帶全村暴富請大家收藏:()基因改造後,我帶全村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