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星期五
我坐在心理溝通室裡,手中拿著第二次心理評估報告。
儘管就在剛剛不久前,坐在我對麵的劉醫生已經十分詳細地為我講解過一遍報告內容,可我還是忍不住又逐字逐句仔細看了一遍。
看完後,我長歎了一口氣。
好消息是,自己的病情有了緩解的跡象;壞消息是,我還遠沒有痊愈。
劉醫生注意到我歎氣,臉上掛著溫和的微笑,輕聲安慰道:“其實從報告上的數據和各項分析來看,你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好轉。而且這份報告還是上周三的,剛剛和你交流的時候,我能真切感覺到,你比之前開朗了不少。”
我深吸了口氣放下手中報告,猶豫片刻,開口問道:“劉醫生,你剛剛說我的夢境沒什麼問題?”
劉醫生微微皺起眉頭,思索片刻後答複我:“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暫時沒有發現不符合常規的信息。”
“而且你大部分夢境都記不起來,能作為參考的依據實在太少,想要從夢境去深挖潛意識層麵的問題,難度很大。”
他說完,臉上難得地浮現出一絲苦笑。
我想了想倒是明白了他的無奈之處,早上來了之後,我們隨便聊了聊我近期的生活經曆。
劉醫生說夢常常能反映人的潛意識,說不定能從中找到我心理問題的根源。於是他讓我努力回憶之前印象深刻的夢境。
可我一直以來都是睡醒就把夢忘得一乾二淨,幾乎沒什麼印象深刻的夢,偶爾能記起一點,夢境場景也是模糊不清,這樣的夢境沒什麼參考價值,也在情理之中。
劉醫生見我有些沮喪忙開口寬慰:”有的人能清晰描述夢境,通過對夢境元素的分析,像夢中出現的人物、場景、事件等,挖掘出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焦慮、恐懼或者渴望。對比之下,你這想不起來的夢境,確實給分析增加了不少難度。“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鼓勵我道:”彆太在意,後續可以從日常行為習慣、情緒變化等其他角度繼續深入分析,總會找到問題關鍵所在。“
聽到這麼說,我也隻能無奈苦笑。
正準備詢問是否還需要做之前那四種評估時。
劉醫生臉上掛著溫和笑意,主動開口詢問:“想試試催眠嗎?說不定能有幫助。”
這話讓我心裡一驚,滿是疑惑,脫口問道:“真能催眠?就跟電視裡演的那樣?”
劉醫生像是早就料到我會有這樣的反應,嘴角微微上揚,耐心解釋:“和電視裡的不太一樣,不過原理差不多,要不要嘗試一下?”
我心裡犯起了嘀咕,有些猶豫,下意識看了看時間。我一大早開車趕來的。剛才劉醫生給我講解報告,再加上聊天,差不多花了兩個小時,現在十點半。
抬眼看到劉醫生眼中滿是鼓勵,心想反正情況已經這樣了,不如試試。
於是,劉醫生讓我躺在旁邊那張柔軟的躺椅上,把診療室的燈光調暗,隻留下一盞小台燈,光線昏黃柔和。
他的聲音也變得特彆輕柔,像一陣微風,輕輕拂過我的耳邊:
“放鬆你的身體,先從你的腳尖開始,感受那種放鬆的感覺慢慢向上蔓延,放鬆你的小腿、大腿……”我按照他說的,一點一點放鬆自己的身體,緊繃的肌肉漸漸鬆弛下來。
接著,他引導我做深呼吸:“深深地吸氣,慢慢地呼氣,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你的呼吸上,什麼都彆想,讓自己越來越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