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心中的疑惑,我下意識地把目光投向放在副駕駛座位上的那本《催眠與心理治療結合應用》。
看到書籍作者是東舟林,我不禁大為驚訝。原來,這是劉醫生和董凡生的導師出版的科普書籍。
我遲疑片刻,伸手拿起這本書,隨意翻看起來。出人意料的是,開篇內容竟是關於倫理與規範的探討。
前幾頁滿滿當當,都在討論運用催眠與心理治療結合方法時,需遵循的倫理原則與專業規範,像怎樣保護患者隱私、保障患者自願參與,以及杜絕催眠技術的濫用等,引導讀者在實際操作中堅守良好的職業道德與行為準則。
回想與董凡生和劉醫生相識的經曆,我無奈地歎了口氣。
正是因為他們始終展現出的職業操守,讓我逐漸放下了防備。
而且自從我從j城回來後,便一直在調整自己的思維,為了讓自己輕鬆些,儘量不去思考重生相關的事。
再加上我沒想到真正的催眠竟然如此厲害……
自己換位思考了下,如果當時自己是劉醫生,有一個患者在被催眠的過程中說自己是重生者,自己會信麼?
好像不會,甚至可能會認為找到這個患者的病因了?
這麼思索一番,我心裡舒坦了些許。此時我才發覺,車雖停在背陰之處,可七月的天氣酷熱難耐,即便在車內,也已悶熱得讓人有些難受。
於是,我徑直啟動老媽的車,緩緩駛出醫院。
車子在街上轉了一圈後,我在附近尋到一家kfc。
停好車,我走進店內,隨意點了些食物,隨後找了個相對安靜偏僻的角落,翻開那本《催眠與心理治療結合應用》,看了起來。
本以為這些科普的書籍對於我這種從未接觸過催眠的人會很難懂,但意外的是這本書部分內容竟然是以第一人稱的視角通過闡述經曆來講解的。
而且在適當的地方對催眠的概念、原理、操作方法等進行較為詳細的解釋和說明,所以我閱讀起來並不困難。
直到董姝予給我打電話我才發覺已經四點多了。
因為這算是劉醫生借閱我的書籍,我記錄下已經閱讀的頁數,合上書,準備去接董姝予。
雖然對這本《催眠與心理治療結合應用》我僅僅閱讀了部分內容,但通過這本書籍對催眠的講解,我倒是初步了解了催眠的原理與我上午被劉醫生催眠時的狀態。
按照書中的定義:催眠是引導人進入高度專注、放鬆的狀態,並非讓人失去意識或完全被操控。
在催眠狀態下,人仍有自我保護意識和一定的自主判斷能力,潛意識會對明顯有害或違背自身原則的問題產生抵抗。
所以,劉醫生根本不會詢問與我“病情”無關的事。
這是因為,一旦在催眠過程中被問及銀行卡號這類涉及重大利益的事,被催眠者的潛意識會將其視為危險信號,進而拒絕回答,甚至可能直接從催眠狀態中驚醒。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在催眠過程中,如果劉醫生問我早上吃了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
要是問我:一次多久?我可能會遲疑一下,但最終還是會回答。遲疑是因為被人問起這個感到疑惑,最終會回答是因為這些問題都無關緊要。
然而,一旦他的問題涉及到我重生這件事,我肯定會拒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