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鼎攻占壽縣區域用的是鐵鷹銳士,壽平縣、壽安縣各用了五百,壽縣用了七百。
一千七百名鐵鷹銳士掌控這個區域。
半包圍京都以後,蕭鼎停下進攻的腳步,開始休養生息。
說是休養生息,其實是在考慮接下來的進攻方向。
京都駐軍多,雖然依舊可以從內部發起突襲,占領京都,但皇帝該怎麼辦是個大問題。
直接殺,他容易惹眾怒,起碼名義上是這樣。
一旦皇帝死在他手裡,那靖王就可以舉全軍之力進攻,楚王和離王則不會坐視不理。
即使楚王不會真正進攻,但會將陌刀兵牽製在猛虎關。
離王也不是必須攻占金門關和風鳴關才能前進,從海上派兵,繞到兩關後麵,分散兩關防守兵力,切斷兩關糧草補給。
因為有蕭鼎,京都無法派兵支援,金門關和風鳴關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要陷入糧草短缺的境地。
離王派兵攻打,付出的代價會很小。
然後,蕭鼎就要陷入三方圍攻之中。
楚王是真的沒實力進攻,而離王卻不是。
一來是連年戰亂,士兵需要休養,軍隊需要儲備糧草,百姓也需要緩口氣。
二來是沒人牽製京都駐軍,直接派兵從海上繞後,付出的代價和強攻兩關差不多。
三來是不想背負殺皇帝的惡名。
靖王一直在等有人殺進京都,滅了皇帝和皇室成員。
現在看到希望了。
這些不是蕭鼎想出來的,而是身邊將領多了,集思廣益,配合錦衣衛的調查,最終得出的結論。
而攻占既縣區域、永縣區域以及兩座雄關,雖然並不困難,但攻占之後同樣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兵力。
商城係統中,人數過千,還沒購買的重裝步兵隻剩兩支,一支是兩千人的魏武卒,一支是三千人的步人甲。
金門關和風鳴關都需要精銳駐守,這兩支部隊是不二之選。
既縣區域和永縣區域共有六城,這六座城怎麼辦?難道用騎兵駐守嗎。
能不能這個問題不需要考慮,肯定能。
可然後呢,沒有重裝步兵,即使從京都內部發起突襲,攻占的損失也要超過以往。
蕭鼎所謂的休養生息,其實是左右為難。
說來也奇怪,以蕭鼎現在展現出來的實力,願意當兵的百姓有不少,可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底層百姓。
這些青壯隻能當常備軍,經過訓練,加上有麾下精銳現場指揮,守城肯定沒問題,但充當攻城主力,完全是在用命換。
他們需要更多時間訓練,直到成為令行禁止的戰爭機器,這才有資格攻城拔寨。
蕭鼎不缺糧草,更不用為了麾下士兵的糧餉死命壓榨百姓,也不用為了節省口糧,在休戰期間減少訓練,開戰時用人命堆。
蕭鼎需要底層士兵,但更需要識文斷字,有處理政務能力的文人。
可現在的情況就是底層士兵可以隨時招募,隻要開始招兵,三五萬人不是問題。
可文人卻一個都沒有,不是少之又少,而是真的一個都沒有。
這讓蕭鼎疑惑不已。
論實力,他有幾千重甲兵,論對百姓的優待,他什麼稅都不收。
這樣一個愛民如子的反王,卻沒人來投奔,好不容易找到幾個有能力的,都在推脫。
甚至幾個留下的官吏也遞交過辭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