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鼎可沒有強拉青壯參軍的意思,能招多少招多少。
你來,就這待遇,報名領了糧食衣服回家安頓好,再回來領了武器就上城牆站崗訓練去,軍中管飽。
蕭鼎就這樣對之前占領的城池展開二次攻伐。
這次的占領速度更快,僅用了一個月,之前的十座城池再一次插上了紅底玄鳥旗。
同時楚王派來成功收複失地的三萬大軍灰飛煙滅。
遠在楚州的楚王得到消息之後氣的拍桌子。
第一次進攻好歹是正麵強攻,核心將士逃出來大半,這次進攻全部是內部突襲。
派去的三萬人先是收複城池的時候消耗三成。
行軍路上被偷襲又損失了三成,現在被內部突襲,剩下的也都損失殆儘。
要知道楚王麾下正規軍總數隻有十五萬。
為了十座城池居然損失了總兵力的兩成。
打下第十座城池之後,蕭鼎再次停下進攻腳步,靜等離王和靖王的反應。
如果他倆沒反應,蕭鼎也不會繼續進攻,如果有反應,蕭鼎不介意繼續進攻,在楚王地盤上搜刮更多財物。
正如蕭鼎預期的那樣,離王和靖王開始調兵,因為他們很清楚,隻有三方圍攻,滅掉楚王的損失才能達到最小。
蕭鼎收到盯著兩位反王的錦衣衛飛鴿傳書之後,帶著麾下剩下的一千人再次開始行動。
當離王和靖王的軍隊開始進攻時,蕭鼎再次從楚王手裡搶下三座城池。
然後,蕭鼎重複了之前的操作,回自己的地盤給麾下軍隊補充糧草。
接下來的時間裡,蕭鼎對進攻楚王的事並不是很熱衷,保持一個月左右發起一次進攻,從楚王手裡搶一兩座城池。
離王的進攻速度倒是挺快,十萬大軍如水銀瀉地,短短三個月,原本屬於楚王的潭州全境插上了離王的旗幟。
而離王的路隊已經攻入楚王的大本營,楚州。
另一邊的靖王稍遜一籌,但常州大半已經被他收入囊中,大軍同樣攻入了楚州。
蕭鼎隻占領了常州十七座縣城就不再進攻。
兵敗如山倒,牆倒眾人推。
被三方圍攻的楚王敗局已定,麾下將領和大小官員也開始為自己找後路。
常州和潭州接壤地區的楚軍將領投靠了離王,共有十一座縣城在一夜之間改弦易幟,成了離王的地盤。
蕭鼎和靖王之間的城池選擇了投靠靖王,八座城池易主,插上了靖王的旗幟。
至此,楚王僅剩楚州大半還在掌控之中,原本的潭州、常州已經全部被搶走。
而這次的投降風並沒有波及蕭鼎,甚至連味兒都沒聞到。
然後原本和楚王接壤的蕭鼎就步了楚王的後塵,成了被靖王離王夾擊的那個。
好在蕭鼎有退路,但楚王卻沒了。
沒過多久,錦衣衛送來密報,離王分兵一萬,正在趕來臨近城池的路上。
另一邊的靖王也是一樣,分兵一萬,正在趕來臨近城池的路上。
對靖王離王的操作蕭鼎表示理解,因為剛到手的城池,萬一他在這個時候發起突襲,那就等於白忙活。
要不要進攻以後再說,但守住到手的地盤,防備蕭鼎突襲是肯定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