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雲中郡平均每個縣城隻有區區兩萬人左右。
最大的郡城,規模也隻是和京都北方六縣差不多,甚至還不如北方六縣。
更慘的是,雲中郡這三十萬出頭的人口還是耿氏兄弟接任主官之後發展起來的。
在耿氏兄弟當上主官之前,整個雲中郡隻有二十五萬人左右。
田地出產少,百姓常年掙紮在餓死和勉強活著之間。
管中窺豹,從雲中郡就能看出來,靖王當初為什麼會製訂用雲州分散蕭鼎兵力的計劃。
因為整個雲州就是個下州。
屬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地方。
蕭鼎占領雲州,不對百姓收稅,或許還能在短時間內讓雲州百姓的日子好起來。
換成其他人統治這裡,能維持現狀就不錯了。
見過耿氏兄弟之後,蕭鼎準備回京都了。
馬上就要過年,姐弟四人肯定要在一起的。
蕭鼎離開雲中郡之後,耿氏兄弟也從錦衣衛總旗口中知道了蕭鼎地盤內的一切政策。
不對百姓收稅,這對雲中郡的百姓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曆朝曆代,百姓都是稅收主體,糧稅,人頭稅,這兩樣是必然。
有戰事發生,還要征收軍糧稅。
即使是太平盛世,朝廷也隻會降低稅收,根本就沒有不收稅的時候。
而不管是太平盛世,還是平時,苛捐雜稅壓的百姓喘不過氣。
雲州是下州,雲中郡更是全國都排的上號的窮郡。
耿氏兄弟治理雲中郡才幾年,人口就出現了明顯增長。
這還是靖王對雲中郡收取糧稅,人頭稅,以及軍糧稅的情況下。
而蕭鼎的政策是連這三種基礎稅收都沒有,更彆提苛捐雜稅。
這種稅收政策下,耿繼波有信心在未來五年內,將雲中郡的人口在現有基礎上增加三成。
蕭鼎占領雲中郡,確實沒殺多少人,但對雲中郡那些沒來的逃跑,以前又有人庇護的不法分子,可是毫不留情的。
從這些人手中繳獲的田地可不少。
這些田地蕭鼎沒分給百姓,因為那樣做,工作量很大,暫時是租給百姓耕種,但地租隻收兩成,還是實際收獲的兩成。
就衝這個,租種的百姓也有底氣多生個孩子。
而耿氏兄弟也有信心增加人口和經濟。
雲中郡十五個縣城,每城兩千常備軍,這就是三萬個家庭,而常備軍的軍餉養活一個五口之家毫無問題。
一下就解決了雲中郡近半百姓的溫飽。
耿氏兄弟在了解完蕭鼎的政策之後,瞬間覺得沒逃跑是對的。
不僅僅是雲中郡,其他地方被留下的官吏也都在錦衣衛的解釋下知道了蕭鼎治下的政策。
錦衣衛可不僅僅是跟留下的官吏解釋,還將這些政策下發到城裡的大街小巷,鎮子,甚至村子裡。
每次張貼公告,錦衣衛都會把附近能召集的人通通召集過來,告訴百姓雲州易主的同時,也說了蕭鼎的政策。
而且錦衣衛十分歡迎百姓舉報壓榨他們的人,不管是過去,還是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