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時間,正如錦衣衛統治使團的那樣,沒人限製他們的行動,不論是外出采買,還是留宿青樓,隻要老老實實結賬,確實沒人管過他們。
而在這三天裡,使團成員聽到的,見到的,都刷新了他們的認知。
耕牛作為耕種的主力,運輸的主力,不論是大魏,或者是以前的朝代,民間始終有一條禁令,那就是禁止宰殺。
耕牛死了,主人要去衙門說明原因,還要有相關的證人。
否則就會以亂殺耕牛治罪。
輕則交罰款,挨一頓板子,重則性命不保,還有可能牽連家人。
而在京都,耕牛是可以宰殺的,貴是貴了點,但隻要掏的起銀子,確實可以吃。
糧食是根本,百姓需要,軍隊也需要。
大魏末年天下動蕩不安,山匪盜賊橫行,緊接著天下大亂,直到現在,依舊在打仗。
可在京都,絲毫看不出糧食的珍貴。
不是京都百姓浪費糧食,而是街邊攤販不僅賣粗糧餅子,精米熬煮的粥和白麵烙餅、饅頭隨處可見。
這裡沒有棉花,往年都是富貴人家穿的動物皮毛製成的禦寒衣物,在京都隨處可見。
那些沒穿動物皮毛製成的禦寒衣物的百姓,身上也不是衣不蔽體,而是好幾層粗布。
彆的地方隨處可見的乞丐,使團在京都逛了三天,一個都沒找到。
經過打聽才知道,那些穿著好幾層粗布衣服的百姓,有一部分就是乞丐出身。
蕭鼎占領京都之後,殺了不少達官顯貴,收繳的田產也多。
然後,這些乞丐就被抓去各個莊子種地乾活了。
每月給一錢銀子的工錢,管兩頓飯,在哪裡乾活兒,就住在哪裡,每季度發一套衣服,冬天發兩套。
而且這個工錢是每個月都發,即使冬天沒活兒乾也發。
當然了,每個莊子都有蕭鼎派來的工頭,每個人每天的工作量也有標準,完不成是要扣工錢的。
累計超過半個月沒完成工作量,那就不好意思了,直接送去服徭役,有可能是修路,也有可能是乾其他工作。
到了那個時候,雖然提供食物,但定量,而且沒有工錢,還要麵臨監工的鞭子。
也有一部分人選擇物種蕭鼎繳獲的田產,隻要實際收獲的三成當地租就行。
不僅僅是京都,整個京都十八縣都是這個流程。
也就是說,在京都地區,隻要你肯乾活兒,不僅餓不死,多少還能掙點銀子。
現在的京都,沒有奴仆,全部都是雇傭來的工人。
除非你自甘墮落,賣身。但是吧,賣身也得乾活兒,而且隨時有可能被主子打死,或者發賣,所以現在的京都很少有人賣身為奴仆。
小偷小摸被抓到,直接剁手。
地痞流氓被發現搞事情,直接送去服徭役。
官二代?不好意思,京都沒有這個物種,蕭鼎占領京都的時候就清理了一遍,即使有,也和普通百姓沒什麼區彆,最多穿著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