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龍案重劃西征圖 神機營初露鋒芒(上)_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龍 > 第235章 龍案重劃西征圖 神機營初露鋒芒(上)

第235章 龍案重劃西征圖 神機營初露鋒芒(上)(1 / 1)

靖康元年十月二十八日,秦州城外,禦駕中軍大營。

帥帳之內,數十支牛油大燭將巨大的沙盤照得亮如白晝。這座沙盤足有一丈見方,乃是工部精工打造,山川、河流、城郭、關隘,一一俱全,正是大宋西北與西夏南境的精確縮影。從東麵的熙河路黑石堡,到西麵的涼州、甘州,從南麵的秦州、天水,到北麵的靈州、興慶府,整個西北戰場的地形地貌、城池分布,都在這座沙盤上一覽無餘。

趙桓手中拿著一份剛剛由皇城司緹騎拚死送達的塘報,正是劉法"三戲察哥"大捷的詳細奏陳。這份奏報足有數千字,詳細記錄了柳樹溝誘敵、燒毀糧草、廢村爆破三場戰鬥的經過,以及西夏軍的傷亡情況。他看得極為仔細,不時在重要處用朱筆勾畫,臉上不時露出一絲讚許的笑意。

階下,西征大元帥折可求、西路軍主帥李進、隨駕參讚胡寅,以及元帥親衛營副統領楊再興等一眾核心文武,皆垂手侍立。還有格致院隨營管事呂大臨、皇城司指揮使陳過庭、工部營繕司郎中王雱、軍情司郎中趙明誠等人,帳內氣氛肅然而緊張。

"好!好一個劉景山!"趙桓將塘報往案幾上一放,發出一聲清脆的聲響,聲音中充滿了快意,"誘敵、燒糧、設伏,環環相扣!僅用朕賜下的五十枚"霹靂掌心雷",便將察哥那數萬大軍攪得天翻地覆,元氣大傷!柳樹溝一戰殲敵五千,燒糧一戰斷其根本,廢村連環爆破更是讓西夏軍膽寒心驚!此等智勇雙全之將,當為我大宋諸將之楷模!"

"陛下聖明,劉帥神武!"折可求等人齊聲應道,臉上也皆是喜色。

折可求上前一步,指著沙盤上黑石堡的位置,聲音中帶著幾分興奮:"陛下,據塘報所述,察哥現在是進退兩難。前有劉帥堅守,後有我大軍西進的消息傳來,軍心已然動搖。老臣以為,正是我等發動總攻的絕佳時機!按照原定計劃,老臣願率主力直取靈州,與劉帥東西呼應,一舉蕩平西夏!"

"折卿此言有理,"趙桓點頭,但隨即話鋒一轉,"不過,朕的想法,與眾卿略有不同。在製定具體戰略之前,朕先要了解一下敵情。趙明誠!"

"臣在!"軍情司郎中趙明誠立即出列。

"將我軍掌握的西夏各路兵馬部署,詳細彙報一遍。朕要知道每一座城池的守將是誰,有多少兵馬,防務如何。"

趙明誠立即從懷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冊子,這是軍情司花費數年時間搜集整理的西夏軍事情報:"啟稟陛下,據我軍密探多年探查,西夏境內主要軍事力量分布如下:"

他走到沙盤前,開始逐一指點:"首先是東線戰區。熙河路方向,察哥現駐黑石堡附近,麾下兵馬約四萬餘,但經劉帥連番打擊,實際戰力恐怕隻剩三萬左右。察哥此人,乃西夏第一悍將,勇猛有餘,智謀稍欠,但其麾下"鐵鷂子"精銳頗多,不可小覷。"

"東南方向,會州城。守將野利遇乞,此人乃西夏名將,年約五十,善於守城,曾多次抵擋我軍進攻。麾下有精兵八千,其中重甲步兵三千,弓手兩千,騎兵三千。會州城高池深,易守難攻,乃西夏東南門戶。"

"正北方向,靈州城。此乃西夏陪都,地位僅次於興慶府。守將李仁孝,乃李乾順之叔父,年逾六旬,老成持重。麾下兵馬一萬五千,其中禁軍八千,地方軍七千。城中還有大量糧草軍械,乃西夏北方重鎮。"

"西北方向,興慶府。西夏都城,李乾順親自坐鎮。禁軍"鐵鷂子"三千,普通禁軍一萬五千,宮廷衛隊五千,合計兩萬三千人。城防堅固,有護城河環繞,城牆高三丈,厚一丈五尺。"

"西南方向,甘州城。守將嵬名阿吳,年約四十,驍勇善戰,麾下兵馬一萬二千,其中騎兵七千,步兵五千。甘州乃河西走廊要衝,與我大宋河湟地區相鄰。"

"正西方向,涼州城。守將野利任榮,年近五十,老成持重,善於經營。麾下兵馬一萬,但多為守備部隊,戰力一般。涼州距離較遠,短時間內難以增援其他戰區。"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的堡寨和軍鎮,但兵力都不超過千人,不足為慮。總體而言,西夏全國可用之兵約十二萬,但分散各地,難以集中。"

趙桓聽得很仔細,不時在沙盤上用小旗標注各城池的位置和兵力。聽完後,他沉思片刻:"照此分析,西夏雖然兵力不弱,但分散各地,確實是各個擊破的良機。不過,朕更關心的是,如果我軍發動總攻,西夏各部會如何應對?"

折可求立即答道:"陛下,老臣以為,一旦我軍大舉進攻,李乾順必然會從各地抽調兵馬,集中力量應對我軍主攻方向。關鍵是要判斷他會選擇在哪裡決戰。"

"這正是朕要考慮的問題。"趙桓走到沙盤前,開始分析,"按照常理,我軍從秦州出發,最有可能的進攻路線有三條:一是東北取會州,再北上攻靈州;二是正北直取靈州,然後西進興慶府;三是西北繞過靈州,直撲興慶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進分析道:"陛下,第一條路線最為穩妥,可以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但耗時較長,給西夏調兵遣將的時間。"

胡寅也道:"第二條路線較為直接,但靈州乃堅城,強攻恐怕損失慘重。"

楊再興則道:"第三條路線最為大膽,但風險也最大。一旦被敵軍截斷後路,就成了孤軍深入。"

"諸位分析都有道理。"趙桓點頭,"但朕的想法,與你們都不同。朕不想選擇任何一條"常規"路線。"

他緩緩搖頭,走到沙盤前,伸手將之前部署的幾枚代表主力進攻方向的令旗,儘數拔起,輕輕放在一邊。

帳內眾人皆是一愣,不明所以。折可求更是愕然道:"陛下,這是何意?"

"折卿,朕且問你幾個問題。"趙桓開始在沙盤前踱步,"西夏立國二百餘年,其精銳"鐵鷂子"橫行西北,所向披靡。他們甲堅馬快,衝鋒陷陣時如山崩海嘯,天下聞名。我大宋騎兵雖也不弱,但若要在曠野之上與其正麵對決,即便能勝,傷亡會如何?"

折可求沉默片刻,作為與西夏交戰數十年的宿將,他對此再清楚不過。沉吟道:"若兵力相當,恐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鐵鷂子"乃西夏立國之本,每一名騎士都是從小訓練,人馬配合默契,衝鋒時勢不可擋。若想全殲"鐵鷂子",我軍付出的代價,隻怕會更加慘重。"

"第二個問題,"趙桓繼續道,"西夏國雖小,但地形複雜,沙漠、戈壁、山地、河穀交錯。按照傳統攻城略地的打法,即便我軍能夠獲勝,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徹底征服西夏?"

李進思索道:"陛下,若按部就班地攻城拔寨,恐怕需要兩到三年時間。而且還要防備西夏軍隊向西撤退,遁入沙漠深處。"

"正是如此!"趙桓點頭道,"朕此番西征,是要滅其國,不是要與他打持久戰!朕的每一個大宋將士,性命都寶貴得很!朕絕不允許用這種慘烈而緩慢的方式去換取勝利!"

他頓了頓,聲音陡然拔高,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自信與力量:"朕有更好的法子!一個能讓西夏人引以為傲的"鐵鷂子",變成一堆移動鐵靶子的法子!"

說著,他拿起代表禦駕中軍的龍旗,但並未插向任何一座城池,而是插在了靈州城外一片名為"黃羊川"的開闊平原之上。

"黃羊川?"折可求一愣,"陛下,那裡隻是一片普通的草原,既無險可守,也無利可圖,為何..."

"朕的"打援",不靠奇襲,不靠伏擊,不靠任何投機取巧!"趙桓的聲音鏗鏘有力,"朕就要在這黃羊川平原之上,擺開陣勢,堂堂正正地告訴李乾順:朕的主力就在這裡!有膽,你便派"鐵鷂子"來衝!朕在此等著!"

"陛下,萬萬不可!"西路軍主帥李進第一個驚呼出聲,他戎馬半生,深知騎兵衝鋒之威,急忙出班道,"陛下!在平原之上以步卒為主力,與精銳重騎決戰,乃兵家大忌!自古以來,步兵對陣騎兵,唯有依城而守,或占據險要地形,方有勝算。"鐵鷂子"一旦衝鋒起來,其勢如山崩海嘯,我軍步卒陣型如何抵擋?這……這無異於以卵擊石啊!"

"李將軍所言甚是!"胡寅也急了,臉色發白,"陛下,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又雲"避其鋒芒,擊其惰歸"。我軍有堅城可依,有地利可占,有火器之利,為何要舍長就短,行此險招?更何況,陛下乃萬金之軀,豈可輕易犯險?若有閃失,不僅陛下龍體有虞,整個西征大業也將功虧一簣!"

折可求也是滿臉擔憂:"陛下,老臣縱橫沙場數十年,深知"鐵鷂子"之威!那些騎兵人人重甲,馬馬鐵衣,一旦衝鋒起來,便是銅牆鐵壁也要被撞得粉碎!老臣曾親眼見過,一千"鐵鷂子"衝鋒,能夠擊潰五千步兵的方陣!陛下若執意如此,老臣死也不能同意!"

楊再興站在末位,聽得也是心頭狂跳。他雖自負勇武,縱橫山林時也與官軍騎兵交過手,但也明白數千重騎集團衝鋒的恐怖。那種人馬一體、勢如雷霆的衝擊力,絕非個人武藝所能抵擋。一旦被卷入其中,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隻能化為齏粉。

然而,趙桓看著眾將臉上那混雜著震驚、擔憂和不解的神情,卻隻是淡淡一笑。他要的,就是顛覆他們所有人的認知!

"誰說朕要獨自領兵了?"他反問一句,"折卿,你作為征西大元帥,自然要統領全軍。朕雖親征,但具體的指揮調度,還是要仰仗你這樣的宿將。朕的作用,更多是鼓舞士氣,堅定軍心。"

折可求稍微安心了一些,但依然憂慮:"陛下,即便如此,在平原上與"鐵鷂子"硬拚,依然凶險萬分。老臣寧可多花些時間,穩紮穩打..."

喜歡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龍請大家收藏:()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當空熒雙子離開提瓦特後來到星鐵 我的身份隨機刷新 晚風過期 重生後:帶著小青梅趕山在興安嶺 績效之外 四合院:傻柱你哥咋天天揍你? 心動瞬間:她看見了他的光 四合院:開局槍斃劉海中 穿越之八路軍的傳奇征程外傳 放肆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