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二年,正月十五,上元佳節。
坤儀殿內,家宴將散。趙桓與家人共度佳節,興致正濃,正在觀賞西夏進貢的珍玩。
正當此時,張望快步趨入,俯身稟道:"官家,護送金使的親兵求見,言金使已至臨風驛。"
"哦?"趙桓頭也不抬,繼續把玩著一枚西夏玉璧,"那位老熟人終於到了。"
太子趙諶好奇道:"父皇,是那個完顏宗望嗎?"
"正是。"趙桓將玉璧遞給太子,"昔日他圍我汴京,今日卻要來求和,世事變遷,頗為有趣。"
朱皇後問道:"官家,要立即召見嗎?"
"今夜乃上元佳節,朕正與家人團聚,哪有功夫理會什麼金使?"趙桓擺手道,"讓那護送的兵將進來,朕問幾句話便是。"
不一會兒,一名風塵仆仆的宋軍校尉進殿行禮:"末將參見官家!"
"起來說話。"趙桓依舊坐著不動,"那完顏宗望現在如何?"
校尉稟道:"回官家,金使一行現已安置在臨風驛。那完顏宗望......"他忍不住笑道,"模樣甚是狼狽。"
"哦?如何狼狽?"太子搶著問道。
校尉看了看趙桓,見其點頭,便道:"殿下,那廝一路行來,韓都統和嶽都統輪番"招待",如今麵如死灰,哪還有當年圍城時的囂張模樣?"
"哈哈!"太子拍手叫好,"活該!"
趙桓淡然道:"韓卿和嶽卿辛苦了。那金使可還安分?"
"回官家,一路上都很"老實"。"校尉強忍笑意,"末將看那完顏宗望,似乎連話都不敢多說。"
"那就好。"趙桓點頭,"你且下去休息,明日再細說沿途見聞。"
校尉退下後,朱皇後問道:"官家,何時召見那金使?"
"不急。"趙桓悠悠道,"讓他先在驛館住幾日,好好看看如今汴京的氣象。朕過幾日還要處理西征封賞,哪有閒暇見什麼敗軍之將?"
"父皇說得對!"太子義憤道,"當年他們圍城時,可沒給我們好臉色!"
趙桓撫摸太子頭頂:"諶兒說得不錯。待人接物,當有禮有節。他們昔日如何待我,我今日便如何待他。"
距汴京八十裡外的臨風驛。
夜色沉沉,寒風刺骨。破舊的驛館內,完顏宗望麵色鐵青,坐在簡陋的木榻上,麵前是一碗稀薄的米粥。
"二太子,"身邊的謀克小心翼翼道,"要不末將去與驛丞說說,讓他們準備些好食材?"
宗望苦笑搖頭:"如今人在屋簷下,豈敢挑三揀四?能有口熱飯,已是不錯。"
親兵憤憤道:"當年我軍南下時,何曾受過這等委屈?"
"住口!"宗望厲聲喝止,"事到如今,多言何益?都給我忍著,莫要節外生枝!"
就在這時,驛館外傳來宋軍斥候的談笑聲。
"哈哈,諸位可知今日是何好日子?"一名宋軍小校笑道。
"上元佳節唄。"另一兵卒答道,"難道小校還要請我等吃元宵?"
"非也!"小校壓低聲音,"某說的是,今日乃完顏宗望這廝落魄到底的日子!"
眾人哄笑:"此話怎講?"
"想那廝當年圍困汴京時,何等張狂?坐在高頭大馬上,指著城頭叫罵,說什麼要屠儘汴京!"小校冷笑道,"如今呢?灰溜溜來求和,連身像樣的甲胄都沒有!"
一名老兵接口道:"某當年在城頭,親眼見過這廝的囂張模樣。那時他麾下十萬大軍,旌旗蔽日,何等威風?"
"如今如何?"有人問道。
"如今?"老兵哈哈大笑,"就這百十號人,個個麵黃肌瘦,哪還有半分當年的氣勢?"
"某聽說,"又有一兵神秘道,"這一路上,韓都統和嶽都統可是好生"招待"了他們?"
"何止招待!"小校得意道,"某兄弟在嶽都統麾下,說每日都有將軍輪流陪那廝用飯,專門講述我軍各路大捷!"
"真的?"眾人來了興致。
"千真萬確!第一日,牛皋將軍陪他,專講汴京保衛戰如何擊敗金軍;第二日,王貴將軍陪他,專講野狼穀如何全殲偽軍;第三日,楊沂中將軍陪他,專講河北各地如何掃清......"
"妙啊!"眾人齊聲叫好,"這叫什麼?這叫誅心!比殺了他還難受!"
"最絕的是,"小校繼續道,"每次用飯時,都有人"無意中"提起西征大捷,說什麼西夏已滅,興靈路已設。那完顏宗望的臉色,一日比一日難看!"
老兵感慨道:"一年前,我等還在城頭拚死抵抗;如今金人卻要來求和。攻守易勢,天道好輪回啊!"
"說得是!"小校點頭道,"想當初圍城時,我等何等艱難?如今輪到他們低頭求饒,真是痛快!"
驛館內,完顏宗望等人將這些話聽得一字不落,個個臉色鐵青如水。
謀克忍不住道:"二太子,這些宋兵太過分了!"
"閉嘴!"宗望低聲喝止,"隔牆有耳,莫要多言。明日進城後,隻怕還要受更大屈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親兵壓低聲音:"二太子,我們真要忍氣吞聲到何時?"
宗望長歎:"隻要能完成陛下交代的使命,我個人顏麵又算得了什麼?大金存亡在此一舉,豈可因小失大?"
外麵,宋軍的議論還在繼續。
"對了,"有人問道,"明日金使入城,官家如何接待?"
小校想了想:"據開封府消息,官家今夜過節,明日要處理西征封賞,對金使之事,似乎並不在意。"
"哈哈,這才對嘛!"老兵大笑,"勝敗已分,自當有勝敗之禮。他們算什麼東西,還想讓官家急著見麵?"
"某聽說,"另一兵神秘道,"官家下旨,明日金使入城時,不許戒嚴,要讓百姓都瞧瞧昔日仇敵的模樣。"
"官家英明!"眾人讚道,"讓百姓都見識見識,也好出口惡氣!"
正說著,又有一名騎士從汴京方向疾馳而來。
"何人?"哨兵喝問。
"開封府差役!"來者出示腰牌。
"有何公文?"小校上前詢問。
"奉府尹大人令,明日金使入城,各部嚴加戒備,但不得阻攔百姓觀瞻!另,金使暫住鴻臚寺,何時召見,另候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