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楊再興展開輿圖,\"金軍現在何處?\"
\"據最新消息,金軍主力已過義州,正向平壤進發。\"崔仲答道。
\"那平壤守軍有多少?\"
\"約兩千人,由知州樸承宗統領。\"
\"兩千人守平壤?\"楊再興搖頭,\"太少了。金軍若是強攻,一日便可破城。\"
\"那如何是好?\"金延宗急問。
\"傳令樸承宗,讓他堅守三日。\"楊再興在輿圖上指點,\"三日後,我軍與貴軍主力在此處彙合,給金軍一個驚喜。\"
\"在哪裡?\"
\"這裡,\"楊再興指著平壤南側一處山地,\"牡丹峰下。此地易守難攻,且有樹林掩護,最適合我軍神器發威。\"
\"妙計!\"鄭知常讚道,\"將軍果然用兵如神!\"
\"不過,\"楊再興話鋒一轉,\"有幾個條件,貴方必須答應。\"
\"什麼條件?\"鄭知常心中一緊。
\"第一,此戰我軍為主,貴軍為輔。一切行動聽我指揮,不得有誤。\"
\"這個自然!\"鄭知常連忙道,\"將軍是名將,我等當然聽從指揮!\"
\"第二,我軍神器乃國之重寶,不得外傳。戰後,貴方不得向任何人泄露神器詳情。\"
\"明白!絕對保密!\"
\"第三,\"楊再興目光一凜,\"若是戰局不利,我軍有權隨時撤退。貴方不得阻攔,更不得跟隨。\"
此言一出,帳內氣氛驟然緊張。
\"這...這是何意?\"鄭知常臉色一變。
\"意思很簡單,\"楊再興冷淡道,\"我大宋援助貴國,乃是仁義之舉。但若是貴軍不爭氣,我軍自然不會陪葬。\"
\"可是將軍,若是宋軍撤退,我軍如何抵擋金軍?\"金延宗急道。
\"那就是貴國的事了。\"楊再興淡淡道,\"我軍隻負責儘力而為,不負責包打天下。\"
鄭知常等人麵麵相覷,心中既失望又無奈。他們原以為宋軍會與高麗並肩作戰,生死與共,沒想到竟是這樣的條件。
但事到如今,除了答應,還能如何?
\"好...好吧。\"鄭知常咬牙道,\"我等答應這些條件。\"
\"很好。\"楊再興滿意地點頭,\"那麼,現在商議具體作戰計劃。\"
他指著輿圖:\"金軍若要攻平壤,必經此路。我軍可在半途設伏,給他們一個下馬威。\"
\"如何設伏?\"
\"很簡單,\"楊再興道,\"貴軍先與金軍接戰,佯裝不敵後撤。引金軍追擊至牡丹峰下,我軍神器齊發,必能重創金軍。\"
\"這...會不會太冒險?\"崔仲擔心道,\"萬一我軍撐不住怎麼辦?\"
\"撐不住?\"楊再興冷笑,\"連這點風險都不敢承擔,還談什麼抗金?\"
\"將軍說得是。\"鄭知常連忙道,\"我軍定當竭力配合!\"
\"另外,\"楊再興又道,\"此戰之後,不論勝負,我軍都要暫時後撤,補充彈藥。貴軍需獨自堅持一段時間。\"
\"獨自堅持?\"金延宗臉色一變,\"那要堅持多久?\"
\"半月左右吧。\"楊再興漫不經心道。
\"半月?\"鄭知常大驚,\"我軍如何能獨自抵擋金軍半月?\"
\"這就是貴軍的事了。\"楊再興冷淡道,\"我軍彈藥有限,總不能一次用光。\"
眾人心中暗罵,但又不敢發作。
楊再興看著這些高麗官員憋屈的表情,心中暗笑。聖上果然料事如神,這些小邦之人,果然經不起考驗。
想起聖上的另一句話:\"若是高麗人不識抬舉,你也不必客氣。大不了讓他們多死一些人,正好消耗金軍。\"
看來,高麗人還算識趣,沒有得寸進尺。
\"那麼,就這樣定了。\"楊再興起身,\"明日我軍便開拔,前往牡丹峰布置。貴軍也要抓緊時間,集結兵馬。\"
\"是...是的。\"鄭知常勉強應道。
\"還有什麼問題嗎?\"楊再興問道。
\"沒...沒有了。\"鄭知常苦笑,\"一切聽將軍安排。\"
\"很好。\"楊再興滿意道,\"那諸位就回去準備吧。記住,此事絕對保密,不得向任何人泄露。\"
\"明白!\"
眾人起身告辭,走出營帳時,心情都頗為複雜。
\"知奏事,\"金延宗小聲道,\"這宋軍...似乎不太靠得住啊。\"
\"噓!\"鄭知常製止他,\"此話萬萬不可再說!如今我軍勢弱,隻能仰仗宋軍。縱然條件苛刻,也隻能忍受。\"
\"可是...\"
\"沒有可是!\"鄭知常斷然道,\"有宋軍相助,總比沒有強!\"
眾人默默下山,心中五味雜陳。
營帳內,楊再興獨自坐著,望著案幾上的輿圖,心中思量著接下來的行動。
聖上的意圖很明確:消耗金軍,練兵實戰,絕不能讓宋軍有太大損失。
至於高麗的死活...
楊再興冷笑一聲,收起輿圖。
小邦而已,能救則救,不能救也不強求。
大宋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帳外,夜風更緊,鬆濤陣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