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二年,四月十一日,申時末。燕京城南,趙桓觀兵台。
兩雙帝王的眼睛在千裡鏡中凝視片刻後,趙桓緩緩放下了手中的銅鏡。城頭上那道金黃身影依然巋然不動,完顏晟也在觀察著他。
"官家,完顏晟親在城頭。"韓世忠在旁邊沉聲道,"此賊倒是有幾分膽色。"
"膽色?"趙桓冷笑,"困獸猶鬥罷了。傳朕軍令,立刻召集各營主將,中軍大帳議事!"
"是!"
一刻鐘後,中軍大帳內聚集了宋軍的核心將領。趙桓端坐主位,左右分列韓世忠、張叔夜、嶽飛、折可求、曲端、張浚、吳玠、呼延讚等十餘員大將。帳內氣氛凝重,所有人都知道,決定兩國命運的最終一戰即將打響。
"諸位!"趙桓起身,目光如刀掃過眾將,"朕剛才與完顏晟隔城對望,此賊眼中雖有絕望,但仍有死戰之意。燕京雖成空城,但金軍五萬精銳尚在城頭。"
張叔夜出列道:"官家,臣觀燕京城防,城高池深,頗為堅固。金軍既已無退路,必然死戰,攻城恐怕不易。"
"不易又如何?"韓世忠拍案而起,"我軍十七萬,金狗隻有五萬!而且我軍火器精良,士氣正盛!區區一座孤城,何足掛齒!"
嶽飛卻搖頭道:"韓將軍此言差矣。攻城不比野戰,守軍居高臨下,一人可當十人。何況金軍已成困獸,反抗必然格外激烈。"
"嶽將軍說得對。"曲端附和道,"臣在西北與西夏交戰多年,深知攻堅之難。燕京城牆高二丈有餘,若要強攻..."
"強攻!"趙桓斷然道,"朕就是要強攻!金狗屠殺我登州十餘萬同胞,此仇不共戴天!朕寧可付出萬千傷亡,也要踏平燕京,誅殺完顏晟!"
張浚擔心道:"官家,若是強攻,我軍傷亡必然慘重。不如圍而攻之,斷其糧道,待其自困..."
"圍城?"趙桓冷笑,"朕要的不是圍城,朕要的是血債血償!而且,"他指著帳外,"我軍十七萬大軍,每日消耗糧草無數。拖得越久,對我軍越不利。"
折可求點頭道:"官家英明。我軍遠征至此,不宜久拖。速戰速決,方為上策。"
"那依官家之意,當如何部署?"呼延讚問道。
趙桓走到帳中的燕京城池圖前,手指在圖上點著:"朕已想好。燕京共有四門:南門、北門、東門、西門。朕要四門並攻!"
"四門並攻?"張叔夜一愣,"官家,如此分兵,豈不分散了力量?"
"分散?"趙桓冷哼,"朕十七萬大軍,分成四路,每路也有四萬餘人。完顏晟總共五萬守軍,分守四門,每門能有多少?朕就是要用絕對優勢,碾壓他們!"
嶽飛沉思道:"官家此策確有道理。四門並攻,可使金軍首尾不能相顧,無法集中兵力防禦。"
"正是此理!"趙桓滿意地點頭,"具體部署如下:韓世忠率四萬人攻東門,張叔夜率四萬人攻西門,折可求率四萬人攻北門..."
"那南門呢?"曲端問道。
趙桓眼中閃過凶光:"南門是燕京正門,防禦必然最嚴。朕要親率五萬大軍攻打南門!完顏晟既然在城頭,朕就要親自會會他!"
"官家親征?"眾將大驚。
"不可!"張叔夜急道,"官家萬金之軀,豈可涉險?"
"涉險?"趙桓冷笑,"朕堂堂大宋皇帝,難道還怕一個金狗皇帝不成?再者,朕的神機營裝備精良,火龍炮十二門,神威將軍筒八十門,霹靂掌心雷三萬枚,還怕攻不下區區一座城池?"
韓世忠擔心道:"官家,臣不是懷疑我軍實力,隻是擔心官家安危。若是..."
"無需多言!"趙桓揮手打斷,"朕意已決!傳令各營,立刻按此部署準備!明日卯時,四路並進,攻城!"
"臣等遵旨!"眾將雖然擔心,但見皇帝決心已定,隻能領命。
就在宋軍緊張部署時,燕京城內的皇宮大殿中,完顏晟也在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對策。
殿內燈火通明,但氣氛卻異常凝重。完顏晟端坐龍椅之上,下方站著撻懶、韓企先、完顏宗乾、完顏銀術術等金國重臣。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愁容。
"諸位愛卿,"完顏晟聲音嘶啞,"宋軍十七萬大軍壓境,明日必然攻城。朕問你們,可有破敵之策?"
殿內一片死寂。
良久,撻懶才硬著頭皮道:"陛下,宋軍兵多將廣,火器又厲害。臣...臣實難想出破敵良策。"
"連你也束手無策?"完顏晟臉色陰沉。
韓企先出列道:"陛下,臣以為雖然宋軍兵多,但我軍亦非全無機會。"
"哦?右相有何良策?"
韓企先走到殿中的城池圖前:"陛下請看,宋軍雖有十七萬之眾,但若要攻城,勢必要分兵四門。如此一來,每門宋軍不過四萬餘人。我軍五萬精銳,集中使用,未必不能抵擋。"
完顏宗乾點頭道:"右相所言有理。我軍守城,占據地利,以逸待勞。宋軍攻城,必然傷亡慘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關鍵是,"撻懶也振奮起來,"我軍已無退路,人人抱著必死之心。置之死地而後生,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完顏晟聽了,臉色稍霽:"諸位愛卿說得不錯。朕大金建國以來,從未有過今日之危局。但越是如此,越要顯出我大金男兒的骨氣!"
"陛下聖明!"眾臣齊聲道。
"傳朕軍令!"完顏晟起身,"各門主將何在?"
"臣等在!"四個身著鐵甲的金軍將領出列。
"完顏撒離喝!"
"臣在!"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將領出列。
"你率一萬二千人守東門,務必擋住宋軍韓世忠!"
"臣領命!"
"完顏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