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認為應降低稅賦。”徐光啟不假思索擲地有聲地說道。
宮長安凝視著徐光啟,嘴角微微上揚,勾勒出一抹若有若無的微笑,其實,在徐光啟開口之前,他心中便早已有了答案。
“徐老,今年試種如何?”
徐光啟聽聞,臉上頓時洋溢起欣慰的笑容,他趕忙恭敬地拱手,聲音中滿是喜悅與自豪,說道:
“王爺放心,土豆,玉米試種非常成功。產量驚人,明年開春便可大麵積播種。”
宮長安聽聞,眼中閃過一抹驚喜,與他猜想一致,同時又開口問道:
“往年北地稅賦如何收取?”
“五稅二。”
張二河開口回應。
宮長安聽完,四十的稅,脫口而出:“這麼高?”
張二河無奈地輕輕歎了口氣,繼續解釋道:“這還是陛下多次下調之後的結果,之前戰亂之時,曾收二之一稅。”
宮長安微微抬頭,毫不猶豫地說道:“既然如此,今年起稅收減半。”
“這……”
張二河一聽,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滿臉的驚愕之色。
他怎麼也沒想到王爺會做出如此大膽的決定。
這些年來,大夏朝廷在調整稅賦政策上一直謹小慎微,每次都是循序漸進,一點一點地進行調整。
畢竟稅賦關乎皇朝財政,牽一發而動全身,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
可如今王爺竟直接提出減半的舉措,這無疑是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
雖然封地內的政策可以由封王自行定製和執行,可是如此大的調整,可能引起朝廷的不滿,畢竟北郡這麼做,其他地方的百姓可沒有這政策。
宮長安將目光從滿臉驚愕的張二河身上移開,轉而看向一旁的徐光啟,溫和地詢問道:
“徐老,你覺得呢?”
徐光啟聽聞,神色莊重,他向前邁出一小步,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禮,而後緩緩說道:
“臣,非常支持王爺的決定。王爺此舉,實乃心係百姓、高瞻遠矚之善政。
今年,北郡地區大豐收,即便稅賦減半,以目前的收成來看,也足以維持封地的各項開銷。
這不僅能讓百姓切實感受到王爺的關懷,減輕他們長久以來的負擔,更能激發百姓對王爺的擁護與愛戴。”
徐光啟微微停頓,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繼續侃侃而談:
“再者,明年起,土豆、玉米便可大量種植。
這兩種作物產量驚人,隨著耕種麵積的擴大,產出必將大幅增長。
屆時,即便稅賦維持在減半後的水平,府庫也隻會越來越充盈。如此一來,既順應了民心,又能保障地方的長遠發展,實乃一舉兩得。”
宮長安大手一揮,語氣果斷地說道:“此事就這麼定了!”
聲音斬釘截鐵,已然下定決心要開啟這一係列利民之策。
緊接著,他稍作思索,又繼續說道:“而且,要放寬限製,對於種植新農作物的百姓給予適當獎勵。
人口是北地最大的問題,北地貧瘠,向來人口稀少。
如今降低稅賦,必然會吸引不少外來人口。
對於這些外來人員,一定要安排好他們的落戶需求。讓他們能安心在此地紮根生活,為北地的發展添磚加瓦。”
說罷,他將目光投向徐光啟,眼神中滿是信任:“這些事就交給張郡守了。”
“王爺放心!臣自當儘心竭力。”
張二河聽到安排,內心湧起一股強烈的使命感,挺直腰杆,表情嚴肅,抱拳於胸,聲音向宮長安回應。
宮長安雙眉微微蹙起,神色凝重,繼續說道:“還有一點,目前北郡實際士兵不足二十萬,以當前的局勢來看,這樣的兵力遠遠沒有達到戍邊守境的士兵要求。
邊疆之地,形勢複雜多變,時刻麵臨著諸多潛在威脅,兵力短缺實乃心頭大患。
所以,接下來必須征集一些士兵,務必補足二十萬士兵的數量。”
隨後,宮長安將目光轉向徐光啟,鄭重其事地說道:“徐老你和李統領商議此事,務必儘快落實。
時間緊迫,容不得絲毫懈怠。以最短的時間操練出一支精銳部隊,這是當務之急。
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北郡邊境的安穩,讓百姓安居樂業。”說到此處,他略微停頓,加重語氣道:
“本王安排張遼將軍協助你們。張遼將軍久經沙場,經驗豐富,相信在他的幫助下,定能事半功倍。”
“臣,領命!”
徐光啟聽聞,立刻恭敬地抱拳。
皇都內,並肩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