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蛋!”
九皇子聽聞稟王和淮南王欲以看望之名回宮的消息,頓時怒不可遏,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被震得彈跳起來,發出清脆的響聲。
此刻,這兩位藩王偏偏在這個時候提出要回皇宮,其心思昭然若揭,簡直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九皇子心裡明白,這所謂的“看望陛下”不過是個冠冕堂皇的借口。
他們實則是想趁著大夏如今內憂外患的混亂局麵,回宮謀取更大的權力,甚至有可能對皇位生出覬覦之心。
但棘手的是,他們是以家書的名義傳達這個請求,他自不能阻斷家書的正常傳遞。
若強行阻攔,定會落下話柄,被人指責不通情理,破壞皇室規矩。
無奈之下,這份承載著兩位藩王意圖的家書,最終還是呈到了夏皇的麵前。
皇宮內,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眾人都屏氣凝神,等待著夏皇的決斷。
然而,令所有人都吃驚不已的是,夏皇在看過家書後,竟然同意了兩位皇子思切之情的請求,同意他們回來。
這一決定瞬間在皇宮中掀起了驚濤駭浪,眾人麵麵相覷,不知夏皇此舉究竟是何用意。
這是什麼信號?
夏皇同意稟王和淮南王回宮,這一舉動實在是太過蹊蹺,讓人捉摸不透。
在這風雨飄搖的局勢下,兩位手握重兵的藩王此時回宮,絕不可能僅僅是簡單的“看望陛下”。
果不其然,如同九皇子所擔憂的那般,在得到夏皇允準後,兩位王爺即刻動身。
但他們的行動絕非單純的歸心似箭,看望陛下。
隻見他們並未單獨前往,而是公然攜大軍浩浩蕩蕩地出動。
那場麵,旌旗蔽日,塵土飛揚,戰馬嘶鳴,聲勢極為浩大。
淮南王率部從南方啟程,稟王則自北方開拔,一南一北,形成鉗形之勢,向著皇城一路西進。
所經之地,各地官員與百姓在這強大的武力威懾下,大多選擇了俯首稱臣。
兩位王爺的大軍所到之處,宛如黑色的洪流,勢不可擋,仿佛要將一切阻擋之物統統淹沒。
九皇子見此情形,深知局勢危急,趕忙下令停止兩位藩王帶兵前往皇城,並讓兵馬留在封地。
試圖以這種方式穩定局麵,避免衝突進一步擴大。
然而,淮南王與稟王對此卻視若罔聞,他們依舊我行我素,繼續率領大軍向著皇城推進,完全沒有將九皇子的命令放在眼裡。
麵對如此囂張跋扈的行徑,九皇子深感無奈,隻得將這緊急情況上報給陛下,期望夏皇能夠出麵製止兩位王爺的忤逆之舉。
可偏偏禍不單行,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宮中消息,陛下突發病情加重,陷入昏迷,根本無法見人。
這無疑是雪上加霜,讓本就岌岌可危的局勢變得更加錯綜複雜,九皇子站在朝堂之上,望著空蕩蕩的龍椅,心中滿是焦慮。
“傳張晗將軍!”
九皇子心急如焚,雙眼透著決絕與堅毅,聲音在空曠的宮殿內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此時此刻,局勢已如千鈞一發,他深知,絕不可能任由兩位藩王的大軍肆無忌憚地抵達皇城,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大夏王朝的根基都將搖搖欲墜。
九皇子在心中迅速權衡利弊,當機立斷,直接傳令讓上將軍張晗火速進宮。
不多時,張晗將軍身著厚重的鎧甲,步伐沉穩而有力地走進殿內,單膝跪地,抱拳行禮:“殿下,末將張晗聽令!”
九皇子快步上前,雙手扶起張晗,目光緊緊鎖住他,嚴肅且急切地說道:
“張將軍,如今局勢危急,稟王與淮南王竟公然攜大軍西進,意圖不軌。
本皇子命你即刻帶兵前去攔截,務必阻止他們靠近皇城一步!大夏的安危,就係於將軍一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