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過去幾年,還是以後……
大秦皇朝的擴張征戰之路,都將在青天大陸一一上演。
而百國大陸,隻能作為安然無恙的大後方,不會受到任何的傷害,甚至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座百國大陸將越發安穩平靜,根本不會有任何事情發生。
如此一來!
相較於胡亥、高、嬴陰曼、鳳歌,他們這些站在父皇身邊的兒女,他這個坐鎮後方的大秦二公子,就顯得沒有什麼用處。
儘然這樣的地位與他的性格倒是相合,可作為始皇帝嬴政的兒子,還是除了太子扶蘇以外,一眾兄弟姐妹中最為年長的二哥,他還是想要幫助一下自己的父皇。
哪怕……
有可能隻是微乎其微的一把助力!
公子高聞言,沉聲說道:“胡亥他也是這個意思,百國大陸這邊已經步入了正軌,代代將有才人出,而這邊根本無需那麼多人,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所有人全部弄到青天大陸那邊,為大秦皇朝未來的擴張做好提前準備!”
“胡亥也是這麼說的?”
將閭想了想,倒也是不覺詫異,他的那位十八弟可是大秦學院的院主,其地位眼界均是不遜色於他,有此想法也屬正常。
“那他怎麼沒有隨你們一同回來呢?”
“如今大秦學院遍布碧雲州,學院內的事情比較多,十八弟他暫時無法脫身多日,也就沒有回來!”嬴陰曼輕聲回道。
聞聽此言,將閭頷首點了點頭。
“那你們先在這裡待上幾日吧!”
“待到臨海交易會結束,你們再準備離開!”
嬴陰曼輕點臻首,“我倒是沒有什麼,隻是三哥那邊……”
迎著兩人看過來的視線,公子高平靜道:“十日,黑影司還在擴張,我最多隻能暫留十天時間!”
“足夠了!”
將閭側眸望向臨海城的方向,淡淡一笑:“這一次的臨海交易會也許持續不了十天的時間!”
“我這就傳令大秦學院和仙道院,讓他們準備集結!”
“除了這些人才之外,還有八十萬的軍隊,也一同帶過去吧!”
“八十萬軍隊?”
公子高聲音一挑。
嬴陰曼也同樣是有些好奇。
要知道當初父皇帶走了六百萬大秦銳士,這百國大陸上隻留下了幾十萬而已。
現在又要一次性帶走八十萬。
那百國大陸這邊,豈不是寸兵沒有了?
瞧見二人的詫異模樣,將閭笑了笑。
“這些年,通武侯王賁在百國大陸上又招募了十幾萬修士兵卒,還有就是我從簽到係統裡麵得到的軍隊,都是一些特殊兵卒,比如魏武卒,玄甲鐵騎,背嵬軍之類的!”
“他們留在這邊的用處並不大,倒不如一同前往青天大陸那邊,也許將來有朝一日,他們還能夠遇到他們的將軍!”
二人聞言,不由得微微頷首輕點。
他們都明白將閭話中的意思。
這位二哥手中的那個簽到係統經常可以簽到得到軍隊,可簽到所得的軍隊往往都沒有核心的將軍,也就是軍隊的締造者。
要知道!
一隻軍隊真正的靈魂就是締造者。
隻有在他們的手中,這隻軍隊才能夠發揮出超乎尋常的力量。
而這些存在,恰好都是能夠從胡亥手中的那個召喚係統中召喚出來。
一邊有兵無將……
一邊有將無兵……
兩方聯合,即為天作之合!
“好,我知道了!”公子高沉言說道。
“那既然都確定下來,我就先去臨海城中看看!”將閭眉宇間泛起一抹饒有興趣的笑意,“我手裡麵積攢了這麼多的靈石,也是時候該消耗一些了!”
“你去吧!”
“嗯!”
……
將閭走出房間。
門外曹正淳和米蒼穹正一左一右低首恭敬站立。
“將這兩道玉簡交給荀彧和天機老人!”將閭將兩枚玉簡交給到米蒼穹的手中,遂又說道:“曹正淳,傳通武侯王賁和馮去疾、馮劫前來見我!”
“喏!”
二人應聲而去。
將閭孤身來到飛舟甲板,雙眸悠悠的望向著臨海城的方向,那裡人流湧動,好不熱鬨。
這場臨海交易會剛剛開啟不過一兩日的時間。
真正熱鬨的高潮,還遠沒有開始!
“這一次……”
“臨海交易會要不一樣了!”
將閭嘴角揚起一抹淺淺的溫笑。
以往臨海交易會上最為熱鬨,也同樣也最令所有人為之關注的就是那場在臨海城中武鬥場中舉行的比鬥。
不過……
如今大秦皇朝一統百國。
這場涉及各大頂尖勢力的青年一輩的比鬥,怕是要永遠消失了。
除非……
那四海商會改變比鬥形式。
不然又有哪個勢力敢於同大秦站在同一台上。
將閭身後忽然響起腳步聲,隨即,便是有三個聲音同一出現:“參見二公子!”
“免禮,起身!”
將閭轉身,望向來人。
王賁、馮去疾、馮劫三人並肩而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讓你三人前來,乃是有一件重要之事!”
“我剛剛得到父皇聖旨,大秦皇朝已經在青天大陸東域占有一州之地,其州域大小較之百國大陸也不遑多讓!”
“然疆域遼闊,大秦卻少有文官理政,故此,我才將你等傳來!”
三人聞言,一陣驚喜。
時隔八九年的時間,他們終於收到了陛下的消息。
沒想到陛下在那青天大陸上竟然已經立下一州之地的基業,這樣說來的話,那大秦皇朝也可算是徹底在青天大陸上站穩腳跟了!
馮去疾收斂笑意,鄭重其事地說道:“公子之意是要將那些人全部派去青天大陸?”
“自然,當年落定此事之際,便是為了青天大陸!”
自從大秦皇朝正式一統百國,大秦學院遍布之後,科舉一事便是整座百國大陸的盛事。
每一次的科舉,都能夠有大量的人才選拔而出。
這些人才大多都被收攏進入大秦學院內,還有其中相當一部分大才被納入內閣六部,以及派遣至各郡進行曆練。
這些人才每隔三年就被流轉一次,地方理政經驗可謂豐富。
而在當年……
這個方案被鑿定之初,其目標便是已經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