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澤陽看到牛雨蘭都來說了,他就不再推脫。
他看看,有什麼地方,可以補貼給三叔他們家。
或許,他再想幾個做吃食的方子,讓三叔家可以在黑市,賣更多的品種。
燒雞,燒鴨,燒鵝和乳鴿,這些東西吃久了,會有一些膩。
過了那股勁後,大家就想品嘗其他的味道。
會多一些口味,能後讓顧客換一換,他們的生意可以更加好。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做燒鴨,燒雞,燒鵝和乳鴿的人多。
蔡國秋家的三個女兒,帶著她們的婆家,一起製作燒雞,燒鴨,燒鵝和乳鴿。
讓她們可以賺錢,在婆家的地位也能好一些。
但也是多了三個競爭者。
蔡澤陽的有一個堂妹是嫁到了隔壁公社,對他們的影響倒是不大。
但有兩個堂妹,都是在同一個公社。
為了賺錢,大家夥兒都是卯足了勁的製作燒雞,燒鴨,燒鵝和乳鴿。配方相同,做出來的味道也相差不大。
蔡國秋家的燒鴨,燒雞,燒鵝和乳鴿,想在其中脫穎而出。蔡清昌就要嘗試調整配方,製作出更加美味的燒鴨,燒雞,燒鵝和乳鴿。
調整後的配方,可以不用給蔡國秋的三個女兒。
蔡國秋和梁芳華把燒鴨,燒雞,燒鵝和乳鴿的方子給了女兒們,能幫一時,並不能幫一世。
方子是蔡清昌改製的,蔡國秋和梁芳華不會插手。
不管如何,大家的利益被分散,後麵能賺的錢,依舊會受到影響。
蔡國秋的三個女兒夫家,短時間內,會想著自家的生意。但到後麵,自家賺錢了,就會想著他們的親戚。
久而久之,燒雞,燒鴨,燒鵝和乳鴿的售賣,生意會少很多。
最終,想留下來的,都是技術好,味道好的。
蔡澤陽想到今天做的竹筒飯,他覺得,這道菜,倒是可以教一下。
但他們想用竹子,沒法像買雞鴨鵝一樣,從彆家買。
如今的竹子,都是公家的。
猛然間,蔡澤陽想到了一種吃食。不過,他要去訂購一些材料。
有這種吃食,蔡子默也能更加安心地跟著蔡國秋一家做生意,用不了多久,蔡國冬一家,也能夠參與進來。
第二天,蔡澤陽騎著二八大杠去了公社。暗暗尋訪好幾家私下做砂鍋,確定好砂鍋的尺寸。
他定的不多,先定二十個。如果有用,再加訂。
幾天後,他來拿他定下的二十個砂鍋。第二天是蔡文濤結婚的重要日子,蔡澤陽就沒打算做。
明天就是蔡文濤結婚,大家都準備著明天要去參加婚禮的新衣服。
整個蔡家,都不是從前的蔡家。
他們手裡有錢,大家夥兒都給自己做了一兩套全新的衣服。
以前的舊衣服,都被他們送給其他親戚。
這時候的舊衣服,可都是寶兒。大家不嫌棄,能有衣服穿都很不錯了。
爛了還能補,補補還能繼續穿。
牛雨蘭拿出大孫子給她買的新衣服,放在自己的身前,照著衣櫃上的鏡子,比量著,左右轉了轉。
又拿起另外一件,比量著左右轉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