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新款服裝的加入,服裝作坊的訂單量,從平均每天一萬件,到每天一萬五千件。
正式推出g市時尚的服裝後,服裝作坊的兩位大客戶,訂單量更大了。
劉同誌一周下單十萬件服裝,薑同誌一周下單八千件服裝。
加入其他的小客戶,服裝作坊的五十個人,都快忙不過來了。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服裝作坊就迎來了第三次招人。
第一次招人是大規模的招了五十名專門製作衣服的員工。
第二次是小規模的,招了兩名會計和兩名倉庫人員。
第三次,是即將到來的大規模招人的現場,但在招人之前,需要把服裝作坊內的場地收拾一下。
一開始在修建服裝作坊時,就已經想好後麵要做的規模,會有多大。
所以服裝作坊的占地麵積,是比較廣的。
整個服裝作坊的員工們一起動手,把之前堆放了很多布料,和其他雜物的空地,清出來。
把能夠用的布料都放置好,以免經過這一次挪動後,都不知道在哪兒能夠快速的找到她們所要的布料。
蔡澤陽負責購置了一百台縫紉機,不過他購置的,不是普通款式的縫紉機,而是已經批量進入市場中,價格較為昂貴的電動縫紉機。
每一台電動縫紉機的大小,跟普通款的縫紉機大小是一樣的,放置的位置區域也是一樣,但是需要請人,在服裝作坊裡加設能夠插電的位置。
這才是,最需要耗費時間的地方。
服裝作坊的五十名員工,聽到蔡澤陽買回來的縫紉機,是電動縫紉機後,她們在員工食堂吃飯時,都忍不住談論。
“你們聽說了嗎?大老板購置了一百台電動縫紉機!”
“嗯嗯!我們已經聽說了,一百台電動縫紉機呀!據說要技術過關的人才能夠使用這一百台電動縫紉機。你們想想,如果我們用了電動縫紉機,每天的效率得有多高!”
“如果我們製作衣服的速度更快,你們覺得,我們會漲工資嗎?”
“我覺得八九不離十,現在服裝作坊越做越大。購置了一百台電動縫紉機,肯定還要再招一百人!不說能不能每個人漲工資,但起碼多了可以晉升的機會,這麼多人肯定需要有管理人員。如果我們可以當管理人員,工資肯定會比我們現在的高!”
“我不知道我們會不會漲,但是我聽我在公社的親戚說,他們廠裡上個月漲過一次工資是全體員工都漲了一次,雖然不多,但是每個人每個月都漲了兩塊錢。”
“哎呀!保佑我們都能漲工資,保佑我可以使用電動縫紉機,那可是好東西呀!如果我能用電動縫紉機,那我每天都不用腳踩縫紉機了,我這段時間非常努力,但是我的腳,每天都很酸!”
“我也是,如果不用考核就好了,直接讓我們原有的五十個人都一起去用電動縫紉機!”
討論的人們,看到了人群中,何美玲和她的兒媳婦們來員工食堂吃飯,朝著她們揮手。
“何嬸子,你覺得我們五十個人,都用電動縫紉機嗎?”
何美玲一下就聽出,這名員工話語中的試探,她嘴角輕揚。
“你們也知道啊,需要技術過關的人才能用電動縫紉機,我覺得我們這五十個人技術都挺好的。”
技術是公認,大家都覺得挺好的,
但實際上,在實踐時,能不能過關,那就是她們個人的問題,這個沒辦法打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