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靜的記憶裡,母親總是在那間略顯昏暗的陶藝作坊裡忙碌著。作坊的牆壁被窯火熏得發黑,空氣中永遠彌漫著陶土的質樸氣息與釉料淡淡的化學味道。角落裡,堆疊著一摞摞等待燒製的陶坯,還有些燒好的成品,整齊排列,像是等待檢閱的士兵。
郭靜從小就看著母親在這一方天地裡勞作,母親做的陶碗,每一個都有著統一的口徑和厚度,她常說:“能裝三碗飯的碗才是好碗。”在母親的觀念裡,陶藝首先是一門養家糊口的手藝,實用才是最重要的。這種現實觀,如同一條無形的繩索,緊緊束縛著郭靜對陶藝的追求。
這一日,郭靜帶著自己新創作的抽象陶藝作品回到家。那是一個造型奇特的陶罐,線條扭曲卻又仿佛蘊含著某種內在的張力,表麵保留著粗糙的泥痕和指紋,沒有經過任何拋光處理,在陶罐的肩部,還刻著幾行若隱若現的詩句。郭靜對這件作品充滿了期待,她渴望母親能理解她在陶藝創作上的新嘗試,看到陶藝除了實用之外,還能承載更多的情感與思想。
當郭靜將陶罐小心翼翼地放在母親麵前時,母親停下手中正在擦拭陶碗的布,眼神中流露出一絲疑惑。她緩緩湊近陶罐,仔細端詳著,眉頭漸漸皺起。
“小靜,你這做的是什麼呀?”母親的語氣中帶著不解,“這罐子歪歪扭扭的,口也不圓,能裝什麼東西?”
郭靜心中一緊,但還是鼓起勇氣說道:“媽,這不是用來裝東西的。這是我對陶藝新的理解,它是一件藝術品,能表達我的情感和想法。”
母親輕輕搖了搖頭,眼神裡滿是不讚同:“藝術品?能當飯吃嗎?咱們做陶,就是為了賣出去換錢。你做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誰會買呀?”
郭靜試圖解釋:“媽,現在的陶藝不隻是實用品了,很多人喜歡這種能傳達情感的作品。就像一幅畫,它不一定有實際用途,但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和心靈的觸動。”
母親卻不以為然:“那都是有錢人的玩意兒。咱們普通老百姓,講究的是實實在在。你看這些陶碗,做得規規矩矩,賣得也不錯,能維持咱們家的生計。你就彆折騰這些沒用的東西了。”
郭靜有些沮喪,她知道母親的觀念根深蒂固,但她不想輕易放棄。“媽,我知道實用的陶藝很重要,但我也想在這個基礎上,探索更多的可能性。陶藝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也是一種傳承和發展呀。”
母親看著郭靜,眼神中既有無奈,又有一絲心疼:“小靜,媽知道你有想法,可這現實生活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你做這些東西,費時費力,最後賣不出去,不就白費功夫了嗎?咱們得先保證生活,再談那些虛無縹緲的藝術。”
郭靜沉默了,她明白母親的擔憂。母親一生都在為家庭操勞,將陶藝作為維持生計的手段,在她的認知裡,實用與經濟價值才是首要考慮的。而自己追求的藝術層麵的陶藝,在母親看來,無疑是一種冒險和不切實際。
晚上,郭靜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思緒萬千。她想起自己在景德鎮學藝時的日子,那些老師傅們雖然也注重陶藝的實用性,但同時也尊重每一個創作者的獨特表達。他們告訴郭靜,陶藝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既有著生活的煙火氣,也有著無儘的藝術探索空間。
郭靜決定,她不能因為母親的不理解就放棄自己的追求。但她也意識到,要讓母親接受自己的想法,需要時間和耐心。她想起曾經在一本書上讀到的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往往伴隨著代際之間的碰撞與和解。”她希望自己能成為那個打破隔閡,實現和解的人。
第二天清晨,郭靜早早地來到陶藝作坊。她看到母親已經在那裡忙碌了,正在將一批新做好的陶碗擺放整齊。郭靜走過去,默默地幫母親一起整理。
“媽,我想了一夜。我知道您是為我好,擔心我做那些東西沒出路。但我真的很喜歡現在這種創作方式。能不能這樣,我在保證做一些實用陶品的同時,也繼續探索我的藝術陶藝。說不定慢慢地,大家會接受呢。”郭靜輕聲說道,眼神裡滿是期待。
母親停下手中的動作,看著郭靜,歎了口氣:“唉,小靜,媽也不想阻止你。隻是這生活的壓力擺在這兒,你可得想清楚了。”
郭靜點點頭:“媽,我想清楚了。我會努力平衡好兩者的關係。”
母親看著郭靜堅定的眼神,最終還是點了點頭:“好吧,既然你這麼堅持,媽就支持你試試。但你也要記住,咱們不能餓著肚子搞藝術。”
郭靜心中一暖,她走上前抱住母親:“謝謝媽!我會的。”
從那以後,郭靜更加努力地投入到陶藝創作中。她每天都會抽出一部分時間來製作那些實用的陶碗,確保家裡的生計不受影響。而在剩下的時間裡,她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抽象陶藝創作中。
在製作實用陶碗時,郭靜會將從母親那裡學到的精湛技藝發揮到極致。她精心調配陶土,控製陶碗的尺寸和厚度,力求每一個陶碗都達到母親所要求的標準。她知道,這些實用陶品不僅是維持生活的工具,更是她與母親陶藝傳承的紐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在進行抽象陶藝創作時,郭靜則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她會在陶土中融入各種不同的材料,嘗試不同的燒製方法,探索陶土在力與美之間的各種可能性。她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對世界的思考,都通過陶土表達出來。
有一次,郭靜在製作一個抽象陶瓶時,遇到了難題。她想要在陶瓶表麵呈現出一種流動的光影效果,但嘗試了多種方法都沒有成功。她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之中,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就在她幾乎要放棄的時候,母親走了過來。看著郭靜沮喪的樣子,母親沒有說話,隻是靜靜地拿起一塊陶土,開始在手中揉捏。母親的手法嫻熟而自然,她一邊揉捏,一邊說道:“小靜,你看這陶土,就像生活一樣,有時候你用力過猛,它反而不聽話。但如果你順著它的性子,說不定就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母親的話,如同一道光照進了郭靜心中的黑暗角落。她看著母親手中的陶土,突然有了靈感。她重新調整了製作方法,不再強行追求那種效果,而是讓陶土在自然的狀態下與釉料相互作用。
經過多次嘗試,郭靜終於成功地在陶瓶表麵呈現出了那種如夢如幻的流動光影效果。那一刻,她心中充滿了喜悅和感激。她感激母親的默默支持,也感激母親在不經意間給予她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