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梁山軍士兵不血刃占下湖州。
如此一來,臨安城外圍的城池,隻剩下德清、武康、蕭山、於潛、新城、富陽幾座城池。
趙傑在鹽官城內的議事廳,召集手下將領商議下一步進兵之策。
他開門見山道:“諸位將軍,如今臨安城外宋軍已經沒有多少城池。隻要我軍再攻下幾座,宋朝皇帝趙構必然心慌。我軍該攻打哪座城池,各位有什麼想法嗎?”
依舊是公孫勝率先出來說話:“啟稟王爺,據暗探消息,德清、武康城內是吳璘駐守,兩座城池的守軍隻有七萬餘人。卑職以為,要想繼續攻城,這兩座城池最為合適!”
底下的大半將領,紛紛點頭讚同。
趙傑眉頭微蹙,默默不語。
他心中暗想道:“吳璘率領的軍馬,可不好對付啊!上次大敗,就出自吳璘之手。他手下的軍士雖少,也不能輕敵。”
見趙傑遲遲不說話,韓世忠上前一步,出言道:“啟稟王爺,宋軍的主力幾乎都在北麵。南麵的劉光世部,相比北麵的吳玠、吳璘、張俊都要好對付一些。我軍是不是從南麵出手,會更容易一些?”
趙傑聞言,眼神一亮。
他頻頻點頭道:“韓將軍此言有理。本王也以為從南麵攻打城池,會更容易一些。
這樣吧,韓將軍你領本部軍馬,繞道前往於潛。聯絡桐廬城內的兩位種將軍,對於潛和新城同時發起攻擊!”
“是,王爺!”韓世忠拱手行禮後,率先退出議事廳。
趙傑繼續說道:“韓家軍如今隻有四萬餘人,這點兵力隻怕不夠。哪位將軍,願領一支軍馬,同韓將軍一起前往?”
雙鞭呼延灼上前一步,出來請戰:“啟稟王爺,末將願往!”
“好!呼延灼將軍,你領兩萬鐵騎,隨韓將軍一起前往於潛!”
“是!王爺!”
韓世忠在城內點齊自己的四萬韓家軍,正準備出城。
雙鞭呼延灼領著兩萬鐵騎趕到。
“韓將軍,王爺命我跟你一同前往於潛城!”
韓世忠大喜,說道:“好!有呼延灼將軍一同前去,此戰定能大獲全勝!”
兩支軍馬合兵一處,一刻不停,從鹽官城北門出發。
大軍繞道前往於潛,路途十分遙遠。
他們不得不先往北行軍,趕到湖州。
梁山軍士出兵的消息,很快被吳玠、張俊得知。
但他們不知道韓世忠等人的目的,以為是要攻打德清、武康。
吳玠立刻傳信給吳璘,讓他做好迎敵準備。
五日後,韓世忠、呼延灼兩人領著大軍,出現在於潛城西門外五十裡。
於潛城內的守將得知消息,大驚失色。
他一邊讓手下的軍士閉門不出,一邊派出哨騎,前去通報劉光世,讓他派兵來援。
此時的劉光世,正在新城城內。
於潛城中宋軍守城將士有三萬餘人。
新城城內,有五萬守城軍士。
劉光世無兵可派,隻能從富陽調撥三萬軍馬,趕往於潛。
這邊劉光世正在調撥遣將。
駐守在桐廬的種師道、種師中已經收到了韓世忠傳遞過來的消息。
種家軍六萬餘人,在種師道、種師中兩人的率領下,從桐廬城北門出城。
大軍浩浩蕩蕩,殺奔新城而去。
兩日後,韓世忠、呼延灼的大軍,開始對於潛城發起猛攻。
與此同時,種師道、種師中的種家軍,對新城南門也發起了強攻。
劉光世親自登上新城南門,指揮軍士反擊。
而於潛城那邊的援軍,卻還在路上,遲遲沒有趕到。
韓世忠、呼延灼兩人分兵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