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退婚太子妃殺瘋了4_快穿女配的路走寬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快穿女配的路走寬了 > 第4章 退婚太子妃殺瘋了4

第4章 退婚太子妃殺瘋了4(1 / 2)

“老爺,宮裡來人了!皇後宮裡的麻嬤嬤來接宋姨娘和二小姐進宮!”

甲叮叮走出大堂,直接把門關上,家醜不可以外揚,最重要的是,不讓麻嬤嬤看到裡麵的右相,萬一知道是右相下的命令,免得皇後為了右相的勢力,明天不下懿旨了。

甲叮叮看著何靜芙的臉,腫了起來,看樣子說不了話了。

太子的真愛呀~

她就想看看何靜芙這樣了,太子敢愛嗎?

第二世界,太後娘娘對長公主說過,對付敵人,能殺一定殺,速度要快,彆管敵人的後台不後台,不殺,敵人的後台也不會放過你,殺了,敵人的後台反倒不敢一下對付你,這時候就要看你聰明不聰明了;

對付有血緣的敵人,哪怕對長輩恨得要死,也要做樣子,大不了,叫侍衛套麻袋三天一次小打,五天一次大打,叫手下下黑手,但是絕對不能擺在明麵上,不管有沒有證據,堅決不認,對付有血緣的人,敢禍害你,就不要有家醜不可外揚的想法,一定要家人禍害你的事情散播出去,丟人全家一起丟,不然就是你一個人丟人;

最重要,記住,多拍皇帝的馬屁,對皇帝保持最高的崇拜和敬意。

麻嬤嬤進到院子中,就看見宋姨娘血肉模糊死在院中,何靜芙臉上被刺了黥刑。

宋姨娘和何二小姐是皇後娘娘看重的人,現在怎麼辦?瞪著甲叮叮,將她帶去,讓皇後娘娘把怒氣往她身上發。

“二小姐,皇後叫你去陪她”

麻嬤嬤銳利的眼神刺向甲叮叮。

“大小姐,你也順便跟來,與皇後解釋。”

甲叮叮懶洋洋的說“皇後打算乾政?還是皇後打算造反?”

麻嬤嬤神色一變。

以前甲叮叮一副膽小怕事的模樣,見到她,都是規規矩矩、恭恭敬敬的。

被她刁難了,也都是忍氣吞聲。

“大膽,放肆,你在汙蔑皇後娘娘。”

甲叮叮笑嗬嗬說“後宮不得乾政,皇後不得和大臣交集,皇後更不得和大臣私下相見,當然明麵上就更加不行。今天的皇後叫伯爺相見的事,明天上朝,本伯爺會和皇上稟明。”

麻嬤嬤一聽,心裡咯噔一下,她現在是伯爵了。

要快點回去和皇後娘娘說一聲,就急匆匆帶著何靜芙離開。

“方侍衛長,派一人去找瑾王爺,明天彈劾皇後包庇害死功臣之後的小妾,還封小妾之女,侮辱功臣之後。”

方侍衛長點頭領命。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周瑾回到自己的宮殿,躺在床上,皇帝真心疼這個弟弟,成年了,在皇宮中都給他留宮殿。

怪不得來到這裡一年了,找不到叮叮,感情是叮叮今天才來。

原主居然是重生的。

上屆的皇帝在外,號稱情種,對上一屆皇後許下一生一世一雙人。

說到就要做到呀!

在皇後有孕時,強了他母妃,如果放到法製社會,這個是強奸,現在是皇權時代,皇帝要你命,你他娘的害得謝主隆恩!

皇上給皇後的解釋是喝多了,宮女爬床。

踏馬的,渣男

真的喝多了,小弟弟是硬不起來的。

母妃就被針對,沒有給名分。

冷菜冷飯,住在冷宮,自己種菜,每天罰跪一個時辰,三天兩頭手被打板子。

生了皇兄,依然在冷宮待著,好在不用每天罰跪和打板子了,到了皇兄十歲時。

皇後生了五胎,得了是六個公主,最後一次是雙胞胎,生完後傷了身體,不會有孕

皇帝在大臣們的堅持下,母妃帶著皇兄出了冷宮,得了貴人的稱號。

開國皇帝都是女帝,上屆皇帝一點擔當和魄力都沒有。

皇後把皇兄拿去養了。

到了皇兄十六歲,立為太子。

皇上再一次喝醉,再次臨幸母妃,母妃有孕,生下了他。

母妃的宮殿在皇上的寢室多遠呀!母妃從來不出自己的宮殿。

他一出生,就被皇後抱走,在皇後身邊長大。

皇兄是天選之子。

皇後給皇兄下毒n次,次次他中毒。

第一次,給皇兄的茶水有毒,他搶著喝,他中毒了

第二次,給皇兄的點心有毒,他妒忌皇後給皇兄,跑到皇兄的宮殿強搶走了,他又中毒了

第三次,硯台有毒,他哭鬨一定要,皇兄無奈給了他,他再次中毒

第四次,香袋有毒,他看中了,一把奪了過來,手賤打開,手直接抓了丟掉,沒洗手,就吃點心了,他再再次中毒。

第五次,龍紋玉佩有毒,他直接去了皇兄的宮殿,偷拿走了,再再再次中毒。

……

次次不一樣的毒,次次都是他中毒。

皇兄一直以為他知道有毒,為了阻止他,代替他中毒。

滾蛋~

他就是很簡單,妒忌皇兄。

到了他七歲,皇後死了,皇帝傷心過度,十天後也死了。

如果是這樣就好了,皇兄繼位,他就是逍遙王爺。

皇後恨著他母妃,也恨著他和皇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皇後臨死之前,求皇帝以後把皇位給他,皇兄當攝政王,皇帝為了安皇後的心,立下遺詔,交給自己的老師,太傅保管


最新小说: 墨總,夫人又又又生了三胞胎 從小道士肝到玄門真君 末世?喪屍?我無個敵先 帶著百億物資苟天災末世 綜影視好孕係統?和我同流合汙! 火柴人戰爭:依娜魔塔 文豪1978:我得給文壇上堂課 網遊:路人把【主角】變娘 四合院:從工傷開始的逆襲 長安劍客蕭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