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ak與星辰的戰略合作發布會現場,全息投影將整個會場變成了一個虛實交織的奇幻空間。
安寧站在舞台中央,手指輕觸空中懸浮的星辰冰箱投影,現場的觀眾通過手機ar功能,同步看到了她指尖泛起的漣漪。
"從今天開始,"她的聲音通過環繞音響清晰傳遞,"你在元宇宙中打開的每一台星辰冰箱,都會同步影響現實世界的設備。"etak虛擬家中調整冰箱溫度時,家中真實的星辰冰箱立刻發出"滴"的確認聲,溫度顯示開始變化。
觀眾席爆發出一陣驚呼。
顧寒舟在後台監控著數據流量,突然皺眉:"不對勁,服務器負載比預估高了30。"
技術總監迅速調出日誌:"有人在大量請求設備狀態查詢,頻率異常。"
兩人對視一眼——這不像普通用戶行為,更像是係統性掃描。
深夜的星辰數據中心,安全團隊正在追蹤異常流量的來源。
"ip地址經過多層跳轉,"首席安全官敲擊著鍵盤,"但最後指向的是..."
地圖定位停在了新加坡某棟寫字樓——智居科技亞太總部所在地。
安寧披著外套走進來:"確定是張維的人?"
"不全是。"安全官調出一段代碼,"這裡有個獨特的加密簽名,我們在智居的係統裡從沒見過。"
顧寒舟盯著那段代碼,瞳孔微縮:"這是軍用級的。"
次日上午,一位不速之客來到星辰總部。
"久仰了,顧總。"身著灰色西裝的男子遞上名片——林毅,國家網絡安全特彆顧問。
會議室裡,林毅開門見山:"你們發現的異常流量,我們追蹤了三個月。這不是普通的商業間諜行為。"
他投影出一組令人震驚的數據:
過去半年,47家科技企業遭遇類似滲透
攻擊模式高度一致
最終數據都流向某個境外服務器集群
"有人借商業競爭掩護,在係統性竊取我國量子技術。"林毅的目光銳利,"我們需要星辰配合布一個局。"
三天後,星辰"不小心"泄露了一份內部技術文檔——號稱是量子協處理器的核心算法。
文檔很快出現在暗網交易平台,標價2000比特幣。
"魚餌已經撒下,"安寧看著監控屏幕,"就等他們上鉤。"
顧寒舟卻在思考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是現在?量子技術突破已經三年了..."
林毅突然接到電話,臉色驟變:"剛剛收到消息,萊茵集團在德國申請了量子家電專利,描述與你們的技術高度相似!"
歐洲專利局的檔案顯示,萊茵集團的申請比星辰早了整整兩周。
"不可能!"星辰的法務總監拍桌而起,"我們的原型機去年就公開展示過!"
"但他們有實驗室記錄為證,"律師翻著文件,"顯示研發時間線可以追溯到五年前。"
安寧敏銳地發現疑點:"等等,這份記錄裡提到的量子比特穩定性數據...和我們初期失敗的實驗數據一模一樣。"
會議室一片死寂——這意味著星辰內部有數據泄露,而且至少持續了五年。
星辰啟動了史上最嚴格的內部審查:
所有研發人員重新進行安全認證
量子實驗室加裝生物識彆門禁
五年內的數據訪問記錄全部審計
審查第三天,一個意外發現震驚所有人——
異常訪問全部指向已故的首席科學家楊教授的賬號。
"這說不通,"安寧翻著楊教授的生平資料,"他是顧叔叔的大學同窗,星辰的創始元老..."
顧寒舟突然站起身:"查一下他最後參與的項目。"
檔案顯示:楊教授五年前主導的"量子家電預研",正是被董事會否決後,顧寒舟堅持用私人資金繼續的秘密項目。
深夜的星辰檔案館,塵封的會議記錄揭示了驚人內幕:
五年前那次關鍵董事會上,楊教授極力反對量子研發,稱其"商業前景不明"。但記錄末尾有一行小字:
"楊私下透露,萊茵曾承諾技術共享。"
"所以當年..."安寧聲音發顫,"他是為了阻止我們自主研發?"
顧寒舟的手機突然響起,未知號碼發來一條信息:
"想知道真相?明早8點,老地方。"
附件是一張泛黃的照片——年輕的顧父與楊教授站在星辰老廠門前,背後隱約可見第三個模糊人影。
喜歡大學生與官二代的邂逅請大家收藏:()大學生與官二代的邂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