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承誌堂·木雕的“刀與紋”_車窗外的中國:與你共赴山河長卷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車窗外的中國:與你共赴山河長卷 > 第11章 承誌堂·木雕的“刀與紋”

第11章 承誌堂·木雕的“刀與紋”(1 / 1)

【晨光透窗:古宅門楣的“時光刻度”2024年2月12日·宏村·氣溫7c·晴)】

承誌堂的木格窗濾進第一縷陽光時,李佳的指尖剛觸到門楣上的“福”字木雕。她穿著米白色粗線毛衣,外搭藏青色棉麻外套——特意選了柔軟麵料,避免拉鏈金屬聲打破古宅的靜謐,毛衣袖口的毛線頭輕輕翹著,像幾縷未被時光剪齊的細枝。許可背著相機包跟在身後,鏡頭掛著微距濾鏡,遮光罩上纏著她用宏村老樟樹年輪圖案織的布套,邊緣還墜著枚迷你木雕掛墜,是他們在屯溪老街淘的“漁樵耕讀”小擺件。

“承誌堂是清末鹽商汪定貴的宅第,”講解員的聲音混著木雕的木香飄來,“整座宅子有60餘處木雕,‘漁樵耕讀’是中廳的核心紋樣,寓意‘士農工商’的傳統理想。”李佳湊近中廳的隔扇門,指尖掠過“耕”主題木雕——農夫扶犁的衣褶、耕牛鼻環的紋路、田地裡的稻穗,百年前的刀痕至今清晰,甚至能看見斧鑿在鬆木上留下的斜向紋理。

“你說,”她忽然轉頭,毛衣領口蹭到木雕邊緣的包漿,“古人刻這些時,會不會想到,百年後有人用相機鏡頭‘刻’下他們的刀痕?”許可沒接話,隻是舉起相機,微距鏡頭對準她指尖與木雕的接觸點——她的指甲蓋輕輕壓在農夫的袖口紋路上,毛衣纖維的絨毛與木雕的深槽形成鮮明對比,陽光透過窗欞,在木紋裡投下的陰影,恰好勾出她指尖的輪廓。

【刀紋細辨:指尖與年輪的“粗細對話”1000·氣溫9c·光影移動)】

在“漁樵”主題木雕前,李佳忽然蹲下身。雕刻裡的樵夫背著柴薪,斧柄上的纏繩紋路被刻得絲絲分明,甚至能看見斧刃砍進樹乾的缺口——那是匠人刻意留下的“力的痕跡”。她的指尖輕輕劃過斧柄紋路,毛衣袖口的毛線頭正巧落在樵夫的手掌位置,像給古人的手,纏上了一縷現代的“線”。

“微距鏡頭能拍到刀痕的傾角,”許可調整對焦環,屏幕裡的木紋肌理逐漸清晰,“你看,這道弧線是圓刀刻的,邊緣光滑;這道直線是平刀的痕跡,底邊有毛刺——和我當年在宏村木雕作坊學刻掛墜時一樣。”他忽然想起大四那年,她抱著《中國國家地理》坐在作坊角落,看他用刻刀在鬆木上鑿出黃山鬆的枝椏,指尖沾著木屑,卻執意要幫他打磨掛墜的背麵。

講解員路過時補充:“承誌堂的木雕匠人,當年都是從浙江請來的‘東陽幫’,刻‘漁樵耕讀’時,光設計稿就改了三個月,連耕牛的睫毛都要刻出‘風吹動’的方向。”李佳聽得入神,攻略本迅速記下:“承誌堂木雕拍攝重點:

1.‘漁樵耕讀’隔扇門中廳東側,上午10點陽光斜照,刀痕陰影最清晰)

2.細節:樵夫斧柄纏繩、耕牛鼻環、書生書頁折角微距鏡頭對焦紋理)

3.互動:指尖輕觸木雕避免油脂腐蝕包漿),體現‘今人與古人的觸感對話’。”

她忽然指著木雕裡書生的書頁——那頁“翻開”的書,竟刻著模糊的“山”“水”二字,像極了他們攻略本裡的手繪符號。許可立刻按下快門,畫麵裡,她的指尖停在“山”字上方,毛衣纖維的絨毛在陽光下泛著柔光,而木雕的“山”字棱角分明,橫劃的刀痕裡,還嵌著百年前的灰塵。

【午間小憩:木雕作坊的“新舊刻痕”1230·氣溫11c·巷口暖陽)】

從承誌堂出來,拐過月沼的石板路,便是當年許可學刻木雕的作坊。老匠人正坐在門檻上打磨木料,看見他們便笑著招手:“又來看老東西啦?今年新收了塊百年鬆木,要不要試試刻兩刀?”李佳眼睛一亮,轉頭看許可——他當年刻的“黃山鬆”掛墜,此刻正掛在相機包上,木紋裡還留著初次雕刻時深淺不一的刀痕。

“我來試試?”她接過老匠人遞來的刻刀,刀刃在陽光下閃著微光。鬆木的香氣混著木屑味湧來,讓她想起大學時看他刻掛墜的午後——那時他總說“刻刀要順著木紋走,就像拍照要順著光的方向”。指尖剛觸到木料,許可忽然舉起相機,這次用了慢門——她握刀的手在動,刀刃切入鬆木的瞬間,木屑飛濺的軌跡被定格,背景是作坊裡陳列的老木雕,其中一尊“漁樵”小像,竟和承誌堂的紋樣如出一轍。

“光圈f5.6,快門150s,”他輕聲念著,“讓動勢和木紋都留住。”老匠人湊過來看相機屏,笑著點頭:“姑娘這握刀的手勢,和當年那小夥子一模一樣——都是先用平刀定輪廓,再用圓刀修弧度。”李佳低頭看木料,隻見自己刻出的“鬆針”歪歪扭扭,卻在許可的鏡頭裡,成了“現代刻痕與古代刀紋的對話”——就像他們的旅行,從來不是對舊時光的複刻,而是用新的視角,給古老的風景,添上屬於他們的“新紋路”。

攻略本的新頁上,她畫下簡筆:穿米白毛衣的女生握著刻刀,旁邊蹲著舉相機的男生,背景是老作坊的木雕架——角落寫著:“2024.2.12承誌堂·木雕記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氣候:711c,棉麻外套+粗線毛衣,進古宅脫帽避免發絲蹭到木雕)

人文:

1.東陽木雕“三層透雕”技法:承誌堂隔扇門可觀察層次漁樵在前景,山水在背景)

2.老作坊體驗:鬆木雕刻推薦刻“鬆針”“雲紋”,匠人會指導握刀手勢)

攝影:

1.微距拍刀痕與指尖光圈f2.8,對焦木紋肌理)

2.慢門拍刻刀動態快門150s,體現“新舊技藝的流動”)

ps:許先生拍我刻木雕時,鏡頭裡的刀痕比我刻的整齊十倍——但他不知道,我故意刻歪,是想讓我們的“刻痕”,和古人的刀紋一樣,帶著屬於自己的“不完美”。”

【暮色染梁:古宅屋簷的“光與刻”1600·氣溫8c·斜陽入戶)】

再次走進承誌堂時,斜陽正從後廳的漏窗裡鑽進來,在“耕讀”木雕上灑下斑駁的光。李佳站在“讀”主題雕刻前——書生倚著假山讀書,石桌上的書卷邊角微微卷起,雕刻匠人甚至刻出了紙張的“折痕”。她的指尖輕輕懸在書卷上方,毛衣袖口的毛線頭正巧落在“折痕”位置,像給古人的書,添了個現代的“書簽”。

許可換上移軸鏡頭,調整透視——讓木雕的垂直線條筆挺,書生的坐姿與她的站姿形成“古今對稱”。“記得嗎?”他忽然開口,“你說過,相機鏡頭是‘時光的刻刀’,按下快門的瞬間,就把此刻的光、影、溫度,都刻進了存儲卡裡。”她轉頭笑了,斜陽在她睫毛上投下影子,而木雕書生的睫毛,也被匠人刻得根根分明,在光影裡,竟像是彼此在“對視”。

房車駛離宏村時,李佳摸著毛衣袖口的毛線頭笑了——那是刻木雕時不小心勾出來的,卻讓她想起承誌堂木雕上的“不完美”:樵夫的衣褶有一刀刻歪了,耕牛的眼睛刻得大小不一,卻反而讓這些百年前的紋樣,有了“人”的溫度。許可望著後視鏡裡的承誌堂,飛簷在暮色裡勾勒出柔和的弧線,忽然覺得,所謂“傳承”,從來不是複刻,而是像他們這樣——用相機“刻”下古人的刀痕,用腳步“刻”下自己的故事,讓舊時光的光,永遠能在新旅程裡,照出屬於自己的“紋”。

深夜宿營在宏村外,李佳翻開攻略本,在末頁寫下:“下一站:湖北·武當山——去看金頂的銅鑄雕紋,會不會也藏著‘刀與光’的對話?”許可調試著相機,忽然發現存儲卡裡多了張照片:她的指尖觸著承誌堂木雕的“山”字,毛衣纖維的絨毛在光裡飄著,而木雕的紋路裡,隱約能看見他當年刻掛墜時,留在刀刃上的“初心”——原來最好的“刻痕”,從來不是刀鑿的深度,而是時光裡,彼此眼中,從未改變的、對世界的好奇與溫柔。

喜歡車窗外的中國:與你共赴山河長卷請大家收藏:()車窗外的中國:與你共赴山河長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荊棘女帝 與爾同昭舊時雪 八零隨軍大東北,霍團長夜夜爬炕 慕長安 浴缸通海洋,我成海洋動物團寵 末世:我能選擇3個LOL技能 怪物移民管理局 這個弟子明明超強卻過分慎重 抽卡後,邪神成了我的吐槽役 嬌奴帶球跑,將軍暴君瘋著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