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國棟坐在會議桌主位,指尖輕輕敲了敲麵前的測試報告,語氣裡滿是鄭重:“說實話,當初接到304研究院的上報時,工業部上下沒一個人敢信——80的煉化效率,比國外最頂尖的爐具還高15個百分點,這簡直是顛覆性的突破。”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場眾人,繼續說道:“我們不敢怠慢,連夜把爐具送到首鋼做了三次極限測試,結果每次效率都穩定在80以上,連最挑剔的老技工都豎了大拇指。所以部裡連夜開了緊急會議,不僅把這個項目定為‘絕密級’,還決定由我帶隊,親自負責後續的推廣和應用。”
這話一出,會議室裡靜得能聽見筆尖劃過紙張的聲音。所有人都清楚,“絕密級”加上“部長級帶隊”,意味著這個項目已經上升到了“戰略層麵”——畢竟這爐具一旦推廣開,國內鋼鐵產能將直接翻倍,對工業建設、國防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
章國棟說完,目光轉向張蘭教授,語氣瞬間柔和了幾分:“張教授,您是國內重工領域的前輩,這項目能成,離不開304研究院的支持。接下來要去工廠做實地調試,還得請何雨柱同誌多費心——畢竟他是爐具的主設計師,沒人比他更懂這套設備的‘脾氣’。”
張蘭教授笑著點頭,轉頭看向何雨柱,沒有直接替他做決定,而是把選擇權交給他:“柱子,你的意思呢?”
何雨柱心裡早有打算——這爐具從圖紙變成實物,從實驗室走向工廠,本就是他的目標。他站起身,語氣堅定:“章主任,您放心,隻要是推廣需要,我隨時配合。不管是去工廠調試設備,還是給技工做培訓,我都沒問題。”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不過有個情況得跟您說清楚——這爐具涉及核心技術保密,後續去工廠的行程,可能需要對參與人員做保密培訓,相關的數據和圖紙也得嚴格管控,不能泄露半分。”
“這點你放心!”章國棟立刻接話,從公文包裡掏出一份保密協議,“部裡早就考慮到了,所有參與推廣的人員都要簽保密協議,工廠裡也會專門劃出保密區域,連調試過程都有安全員全程監督,絕對不會出岔子。”
事情敲定後,張蘭教授當場給何雨柱和黃宗興開了一個月的“專項假條”——不同於普通休假,這種假不僅帶薪,還能享受額外的交通、食宿補貼。畢竟304研究院本就特殊,研究員們常被借調到各地做技術支援,這種“彈性工作模式”早已是常態。用張蘭的話說:“你們是去給國家做貢獻,院裡怎麼能讓你們受委屈?”
把後續的配合細節敲定後,何雨柱帶著章國棟一行人去了實驗大樓。實驗室裡,銀色的鋼鐵爐具靜靜立在中央,爐壁上還留著上次測試的痕跡,卻絲毫不影響它的威懾力。
章國棟一行人雖不是一線研發人員,但常年主管國內工業布局,對基礎技術原理並不陌生。他們圍著爐具轉了一圈,時不時伸手摸一摸爐壁的接口,又翻看著何雨柱遞來的圖紙,眼神裡滿是好奇。
“何雨柱同誌,”章國棟指著圖紙上“材料參數”那一頁,語氣裡帶著幾分疑惑,“我們看測試報告時就注意到了,你用的是國產鉻錳鋼,而不是毛熊進口的鋼材——難道咱們自研的材料,真比老大哥的還好?”
這話問到了關鍵處。要知道,當時國內工業界幾乎是“言必稱毛熊”——大到機床設備,小到螺絲釘,都覺得“進口的比國產的好”。尤其是毛熊即將啟動工業援助的消息,更是讓不少人覺得“跟著老大哥走準沒錯”。現在何雨柱用國產材料做出了更優的效果,難免讓他們驚訝。
何雨柱走到圖紙前,指著上麵的數據曲線,耐心解釋:“您看,毛熊的進口鋼材雖然耐高溫,但導熱係數偏差較大,會造成10左右的熱量浪費;而咱們冶金組新研發的鉻錳鋼,不僅耐高溫性能更穩定,還能把熱量利用率提高5,這也是爐具能突破80效率的關鍵。”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嚴肅:“章主任,我必須強調一點——這套爐具的材料配方絕對不能改。一旦換成進口鋼材,效率至少會掉回70,前期的努力就白費了。”
章國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還沒來得及接話,就見何雨柱皺了皺眉,像是有話要說,卻又有些猶豫。他見狀,連忙開口:“何雨柱同誌,有話不妨直說,咱們現在都是為了項目,沒什麼不能聊的。”
何雨柱深吸一口氣,終於開口:“章主任,其實這段時間在研究院做研發,我發現一個問題——國內很多工廠和項目,都是直接把外國的技術和設備‘拿來就用’,很少會去琢磨‘為什麼這麼設計’‘能不能改得更好’。我個人覺得,這種‘拿來主義’,恐怕不是長久之計。”
這話像一顆石子投進平靜的湖麵,章國棟和同行的工業部官員瞬間對視一眼,眼神裡滿是複雜。他們何嘗不知道“拿來主義”的隱患?可現實擺在眼前——國內工業基礎太薄弱了,從農業國直接跨向工業國,沒有外國的技術支援,光靠自己摸索,不知要走多少彎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章國棟歎了口氣,語氣裡帶著幾分無奈:“雨柱同誌,你的顧慮我們懂。可你也知道,咱們現在就像個剛學走路的孩子,沒有老大哥扶一把,很容易摔跟頭。要是完全摒棄外國技術,單靠自己研發,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追上國際水平。”
“我不是說要完全摒棄!”何雨柱連忙擺手,語氣急切了幾分,“我是覺得,‘拿來’之後,咱們得學會‘消化’——比如外國的設備,咱們可以拆開來研究,看看它的核心原理是什麼;外國的技術,咱們可以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做改進,而不是生搬硬套。”
他指著麵前的鋼鐵爐具,舉例說道:“就像這套爐具,最初的設計靈感也參考過外國的圖紙,但我們沒有照抄,而是根據國內鐵礦的成分、技工的操作習慣做了優化,還換成了國產材料,最後才達到80的效率。如果隻是照抄,最多也就達到60的水平。”
何雨柱越說越激動:“章主任,咱們不能一直當‘學生’,總得有自己的東西。現在老大哥願意幫咱們,但萬一將來情況變了,他們不再提供技術支援,咱們總不能束手無策吧?隻有把核心技術握在自己手裡,才能真正不受製於人。”
章國棟坐在椅子上,手指緊緊攥著茶杯,眼神卻越來越亮。他原本隻覺得何雨柱是個“技術天才”,沒想到這個年輕人不僅懂研發,還對國家工業發展有這麼深的思考——這番話,正好戳中了工業部一直藏在心裡的“隱憂”。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何雨柱麵前,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說得好!‘消化吸收再創新’,這話點醒我了!以前咱們總想著‘先解決有無,再追求好壞’,卻忽略了‘自主創新’才是根本。看來這次請你參與推廣,真是請對人了!”
張蘭教授坐在一旁,看著眼前的場景,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知道,何雨柱這番話,不僅讓工業部對“自主研發”多了幾分重視,更讓這個年輕人,從“技術專家”向“戰略思考者”邁出了關鍵一步。
實驗室裡的陽光透過窗戶,落在那台銀色的爐具上,也落在何雨柱和章國棟的身上。兩人相視一笑,心裡都清楚——這場關於“鋼鐵爐具”的推廣,不僅是一次技術落地,更是一次“自主創新”理念的播種。而這顆種子,終將在國內工業的土壤裡,長出參天大樹。
喜歡重生四合院從悟性逆天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四合院從悟性逆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