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護所的鍛造工坊,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成為了整個聚落的絕對核心。
林風幾乎是吃住在了這裡。他親自繪製了無數張圖紙,從發電機的整體結構,到每一個齒輪的尺寸,每一個線圈的匝數,都精確到了毫米級。
他指導著李向賓和幾個女人,利用庇護所裡所有的金屬儲備,開始鍛造發電機的外殼、轉子和定子。叮叮當當的打鐵聲,從早到晚,從未停歇。
最關鍵的,是線圈的繞製。這是一個極其精細和枯燥的工作。
蘇晚晴和秦嵐主動承擔了這項任務。她們帶著幾個心思最細膩的女人,將一根根包裹著絕緣層的銅線,一絲不苟地、緊密地纏繞在鍛造好的鐵芯上。
她們的手指被磨破了,眼睛熬紅了,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因為她們知道,她們正在親手編織著這個世界的未來。
龐大海也被抓了壯丁。
他那雙能顛勺、能雕花、靈活無比的胖手,在進行一些精密的焊接工作時,竟然比李向賓的蠻力好用得多。
他負責用一種高溫噴槍林風利用可燃氣體和礦石晶體製作的簡易工具),將各個部件連接在一起。
而林風,則是整個工程的總設計師和靈魂。
他如同一個巡視自己王國的君王,不斷地檢查著每一個環節的進度和質量,解決著一個個突發的技術難題。
他的腦海中,龐大的知識庫,讓他能輕易地發現最微小的瑕疵。
一個月後,一台充滿了蒸汽朋克風格的、巨大而粗獷的“永磁同步發電機”,終於在眾人齊心協力的努力下,誕生了。
它就像一個沉睡的鋼鐵巨獸,靜靜地矗在鍛造工坊的中央。
黑色的磁嶺礦石被巧妙地鑲嵌在巨大的轉子上,閃爍著幽深的光芒。赤銅木芯製成的線圈,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定子,如同巨獸的神經網絡。每一個焊點,每一個螺絲,都凝聚著所有人的心血與汗水。
接下來,是風力發電。
林風選擇了庇護所北方那個巨大的風口。
那裡的風,常年如同鬼哭狼嚎,猛烈到能將巨石吹得滾動。
建造風車的工程,同樣浩大。
他們砍伐了森林裡最高大、最堅韌的“鐵樺木”,由林風親自設計,削成了四片長達十米、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的巨大葉片。又用庇護所剩下的大部分鋼鐵,鍛造了一個高達二十米的、堅不可摧的鐵塔。
如何將重達數噸的發電機和巨大的葉片,吊上二十米的高塔,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最終,林風利用杠杆、滑輪組,以及金絲礦工和所有人的力量,耗費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才在一次次的驚險嘗試後,成功地將這個龐然大物,安裝到了預定的位置。
當最後一片葉片被固定好,那巨大的、如同十字架般的風車,矗立在風口之中,遮天蔽日,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仰望著這個人類與自然結合的偉大造物,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自豪與敬畏。
電力,有了來源。但風,時有時無,時強時弱。要想獲得穩定持續的供電,就必須有儲能裝置——電池。
林風將目光,投向了他知識庫中記載的“雷鳴石”。
這是一種極其稀有的、隻在雷暴天氣頻繁的地區,被閃電常年劈中的特殊石英礦脈中,才有可能形成的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