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開業帶來的衝擊和喜悅,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持續發酵。
它成為了庇護所裡,除了食堂之外,最熱鬨的地方。
每天收工後,去供銷社逛一逛,成了所有人的習慣。
哪怕什麼都不買,隻是進去看看那些琳琅滿目的商品,聞一聞空氣中彌漫的混合香氣,都能讓人感到心情愉悅。
而金元的購買力,也讓所有人充滿了工作的熱情。
辛苦一天賺來的3個金元,不僅能保證他們吃飽穿暖,還能讓他們擁有些許的“奢侈”。
可以是在疲憊時,喝上一罐冰鎮的可口可樂,犒勞自己。
也可以是周末休息時,約上三五好友,買上一瓶黑麥啤酒,就著香脆的薯片和烤肉,天南地北地胡侃。
女孩子們則會省下幾天的零花錢,去買一塊心儀的玫瑰香皂,或是一根漂亮的藍色發繩。
這些在藍星上唾手可得的小物件,在這裡,卻成了幸福的具象化體現。
李洛神她們的新居,也在這股建設熱潮中,迅速地完善起來。
當地板鋪設完畢,牆壁粉刷一新,由李向賓指導打造的,帶著原木清香的木床、桌椅也搬進去之後,秦嵐便通知她們,可以正式搬家了。
搬家的那天,所有新成員都激動得一夜沒睡。
李洛神、陳靜和小雅,被分配到了一棟聯排小屋。小屋分為上下兩層,一樓是一個小小的客廳和盥洗室,二樓是兩間臥室。
當李洛神第一次推開屬於自己的臥室房門時,她的心跳都漏了一拍。
房間不大,但很溫馨。
一張堅實的木板床靠著牆,上麵鋪著厚厚的、散發著陽光味道的被褥。
床邊是一個小小的床頭櫃。最讓她驚喜的是,房間裡真的有一扇寬敞明亮的玻璃窗。
從窗戶望出去,正好可以看到不遠處的中央廣場,以及更遠處的,庇護所高大而堅固的圍牆。
她伸出手,輕輕撫摸著光滑的窗台,又摸了摸略顯粗糙卻異常溫暖的被麵。
眼淚,再一次無法抑製地滑落。
但這一次,不是因為悲傷或恐懼,而是因為一種難以言喻的幸福和踏實。
從今以後,這裡,就是她的家了。一個完全屬於她的,可以讓她放下所有戒備和疲憊的,真正的家。
“洛神姐!你快來看!”樓下,傳來了小雅興奮的叫聲。
李洛神擦乾眼淚,走了下去。
隻見小雅和陳靜正站在客廳中央,她們的手裡,捧著一個陶土花瓶,花瓶裡,插著幾支不知名的紅色小花。那是她們今天在工地旁邊的山坡上發現的,特地采了回來。
“洛神姐,你看,我們把它放在窗台上,好不好看?”小雅仰著臉,滿懷期待地問。
“好看。”李洛神發自內心地笑了,“非常好看。”
陳靜也扶了扶眼鏡,嘴角帶著笑意:“我還用今天剛領到的薪水,去供銷社買了一塊桌布。你看。”
她小心翼翼地展開一塊淺藍色的棉麻桌布,鋪在客廳的木桌上。
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改變,整個房間的氣氛,瞬間就變得溫馨和雅致起來。
有了家,就有了根。有了根,人心就安定了下來。
這二十一名新來的女人,在經曆了地獄般的磨難和最初的惶恐之後,終於開始真正地融入這個名為“庇護所”的大家庭。
她們的生活,形成了一種穩定而充實的節奏。
清晨,鐘聲響起,她們起床,在自己家的盥洗室裡洗漱。
庇護所的熱水係統,依舊是她們每天醒來後感受到的第一個奇跡。
然後,她們會去中央食堂吃早飯。
食堂的早餐很簡單,通常是熱氣騰騰的白米粥,或者烤得香噴噴的黑麥麵包,配上一些簡單的醃菜。
主食依舊是免費且不限量供應。對於剛剛經曆過饑餓的人們來說,這種“管飽”的幸福,是每天活力的源泉。
吃完早飯,她們便前往各自的工作崗位。
宿舍區的基建已經完成,她們的工作內容也發生了改變。
在秦嵐和李向賓的安排下,她們根據各自的特長和興趣,被分配到了不同的部門。
心靈手巧的,被分配到了縫紉組,負責為庇護所的成員縫製新的衣物和被褥。
力氣大的,則加入了運輸隊,負責將庇護所外圍采集到的礦石和木材運回倉庫。
而像李洛神這樣沉穩細心的,則被安排了一項新的工作——在庇護所新開辟的農田裡,進行精細化種植。
林風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了一批全新的、她們從未見過的作物種子。
有長得像土豆,但產量更高、口感更軟糯的“雪薯”;有耐寒性極強,長得像卷心菜的“霜心菜”;還有一種藤蔓植物,能結出富含油脂的堅果。
李洛神的工作,就是和幾個姐妹一起,在林風的指導下,照料這些關乎著庇護所未來的作物。
工作是繁重的,每天都要和泥土打交道。但李洛神卻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