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湖的漁業走上正軌,為庇護所提供了穩定的、海量的蛋白質來源後,林風的目光,順理成章地轉向了湖區周邊的另外兩大寶藏——日輪之森與黑羊平原。
如果說,湖泊是帝國的“糧倉”,那麼這兩片土地,將成為帝國的“能源中心”和“畜牧基地”。
這一次,林風采取了雙線並進的策略。
李向賓的建設部,負責攻克東岸的日輪之森。
而秦嵐的鐵血軍,則被賦予了更具挑戰性的任務——征服西側那片廣袤的、被命名為“黑羊海”的平原。
日輪之森的開發,是一項技術活,而非體力活。
李向賓帶著王建國和他的精英技術團隊,一頭紮進了這片在夜晚會發光的奇異森林。
當他們第一次在夜幕降臨時,走進森林,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隻見一棵棵參天巨樹的樹冠上,每一片樹葉,都散發著柔和而溫暖的橙黃色光芒。
成千上萬棵樹彙集在一起,將整個森林照耀得如同一個金碧輝煌的、永不落幕的黃昏殿堂。
行走其中,非但沒有夜晚森林的陰森恐怖,反而有一種溫暖、寧靜、甚至神聖的感覺。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類似檀香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
“不可思議……這完全違反了我們已知的能量守恒定律。”王建國撫摸著一片發光的樹葉,喃喃自語。
樹葉的觸感,溫暖而乾燥,像一塊被陽光曬過的綢緞。
“彆管什麼定律了,王老師。”李向賓的眼中,隻有興奮:“我們現在要搞清楚的,是三個問題。第一,這玩意兒怎麼伐?第二,伐下來還亮不亮,熱不熱?第三,怎麼運回去?”
攻克這三個問題,花費了他們整整半天的時間。
日輪木的木質,異常堅硬,密度極高,普通的鋼鐵斧頭砍上去,隻能留下一道白印。
李向賓的工匠們,嘗試了各種方法,最終發現,隻有用庇護所最先進的冶煉技術,加入一種稀有礦物“黑鎢砂”後,製造出的“黑金鋸”,才能緩慢而有效地將其鋸開。
而當第一棵日輪木被成功伐倒後,他們驚喜地發現,即便脫離了主乾,那些樹葉,依然能在黑暗中持續發光發熱。
雖然亮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緩慢衰減,但這個過程,足以持續一個月之久。
“這意味著,它是一種可以被儲存和運輸的‘固體能源’!”王建國激動地宣布。
最大的難題,是運輸。一棵成年的日輪木,直徑超過三米,重達數十噸,而且樹冠巨大,根本無法通過狹窄的林間小路。
最終,李向賓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
他沒有去砍伐那些成年的、巨大的日輪木,而是將目標,對準了那些新生的、隻有一人多高的小樹。
林風給他設計了一種特製的、帶有巨大圓形刀刃的“取芯機”。
將這種機器對準小樹的根部,可以將其連同根部的土壤,完整地、像挖一個冰淇淋球一樣,給取出來。
然後,這些被完整取出的“樹球”,被小心翼翼地裝上板車,運回庇護所,或是在望湖郡的新定居點,進行“活體移植”。
在李向賓的規劃下,未來的庇護所和望湖郡,所有的主乾道兩側,都將栽滿這種日輪木。
它們將在夜晚,為整個城市,提供永恒的、免費的照明和供暖。
而那些被砍伐下來的成年巨木的樹枝,則被截成統一的規格,捆紮起來,作為標準的“能源棒”,運往庇護所的各個工坊和普通民眾的家中。
有了它,庇護所的居民,第一次擁有了可以隨意使用的、清潔而高效的光源和熱源。
與日輪之森的精巧作業不同,秦嵐在黑羊平原上展開的,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充滿了鐵血與征服氣息的“圈地運動”。
黑羊平原,麵積超過三百平方公裡。
數萬頭溫順的黑巨羊,像一片流動的黑色海洋,在平原上緩緩遷徙。
秦嵐麵臨的第一個問題,不是如何打敗它們,而是如何控製它們。
數萬頭羊,一旦受驚,形成的“羊潮”,足以踏平一切。
“我們不能像獵人一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秦嵐在她的軍事會議上,對著她麾下的百夫長們說道:“領袖要的,是控製。是把這些野生的羊,變成我們帝國的財產。我們要做的,是牧人,是這片草原的統治者。”
她的策略,被她自己命名為“鐵蹄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