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回到國內時,湘西會戰已經落下帷幕。
湘西會戰,又被稱為“雪峰山會戰”,它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正麵戰場上的最後一次會戰,具有極其重要的曆史意義。
這場戰役的爆發源於侵華日軍對芷江空軍基地的覬覦,因此它也被稱為“芷江作戰”日方稱“芷江攻略戰”,中方則稱“芷江保衛戰”)。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經接近尾聲,日本侵略者為挽救其滅亡的命運,製定“本土決戰”計劃。
為配合其集中兵力和實施本土決戰,4月初,駐湖南日軍調集5個師團3個獨立旅團約8萬人,由第20軍司令官阪西一良指揮,從寶慶今湖南邵陽)、東安等地向湘西發起進攻,發動了對湖南的最後一次、也是對中國戰場的最後一次進攻作戰——湘西會戰。
湘西會戰於1945年4月9日打響,侵華日軍此戰的直接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企圖從芷江攻入重慶或貴州,以達到南北夾擊、消滅國民黨的目的。
中國軍隊以何應欽為總指揮,率王耀武第4方麵軍、湯恩伯第3方麵軍、王敬久第10集團軍、李玉堂第20集團軍,以及新六軍,在中美空軍的支援下,以雪峰山為依托,與日軍決戰,確保芷江空軍基地。
湘西會戰從4月9號開始,至6月7日結束,曆時約2個月。
國民黨軍隊采取誘敵深入,據險抵抗防禦策略,在中美空軍的協同作戰、中共地方組織和遊擊隊的配合及湘西民眾的支持和參與下,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最終以日軍潰敗而告終。
曆經55天,這場“芷江保衛戰”終以日軍被擊斃3萬餘人、部隊徹底潰敗告終。
據學者羅玉明《抗日戰爭中的湖南戰場》一書中的記載,整個會戰,中國軍民以傷亡餘人的代價,俘敵247人,繳獲大小火炮24門、步槍1300餘支、機槍100餘挺、其它戰利品24噸,徹底粉碎了日軍攻略芷江的戰略意圖。
這是中日雙方在正麵戰爭場進行的最後一次大戰。
湘西會戰不僅打退了日軍的進攻,保衛了芷江機場,還揭開了國民黨正麵戰場反攻的序幕,是國民黨戰場從防禦轉入反攻的重要轉折。
湘西會戰的勝利還促進了芷江受降,預示著中國軍民十四年抗戰的勝利即將來臨。此外,湘西會戰的勝利,還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聲譽有所提高。
為攻占芷江,1945年3月下旬,日軍趕修了衡邵、潭邵公路,並在邵陽及附近集聚糧食、兵器、彈藥等戰備物資。
接著調兵遣將,令第20軍司令官阪西一郎為指揮官,坐鎮邵陽,率第20軍及第11軍之34師團為主攻部隊,共5個師團,加3個獨立混成旅團,另配備飛行44戰隊一部、獨立飛行54中隊協同作戰。
日軍計劃兵分三路進攻芷江:中路日軍擔任主攻,由第116師團、第47師團和獨立混成第86旅團在湘潭、湘鄉、衡山、衡陽到邵陽一帶集結,準備從邵陽沿邵榆公路及其兩側地區西進,圍殲洞口、武岡以北,沅江以東之中國守軍,進而突破安江,直取芷江;南路日軍第34師團和第86師團關根支隊,準備攻占新寧、武岡、綏寧、洪江或由武陽、水口到洪江,協攻安江和洪江;北路日軍第34師團,計劃進攻新化、辰溪、漵浦;再以64師團和68師團一部向寧鄉、益陽佯攻,以牽製湘北軍隊南下。
1944年冬,美國政府給予國民黨軍隊25個師的美械裝備,為方便聯絡盟軍、抵製日軍西進,國民軍隊在昆明成立中國陸軍總司令部,以何應欽為總司令,下轄盧漢第1方麵軍、張發奎第2方麵軍、湯恩伯第3方麵軍、王耀武第4方麵軍,其中第4方麵軍守備著從廣西經湖南新寧、邵陽、湘鄉、寧鄉、益陽至洞庭湖西岸的廣大地區,主力控製於武岡、洞口、新化、桃源附近。
得知日軍作戰意圖後,國民黨軍隊擬定了《湘西作戰指導方案》,計劃利用南北橫互、蜿蜓七百多裡的“雪峰天險”,以雪峰山東麓為主戰場,構築縱深防禦工事,采取攻勢防禦戰略,對日軍進行逐次抵抗,誘敵深入,分割包圍,聚而殲滅。
具體兵力部署為:此次會戰計劃投入9個軍20個師,共計20萬人。
以第4方麵軍王耀武部為主力,擔負正麵防禦,所轄第73、第74、第100軍、第18軍沿雪峰山一線鋪開,每個軍把守一條防線:第74軍主力置於雪峰山東麓,占據山口,構築決戰主陣地;第100軍連接第74軍左翼,負責隆回地區作戰,第73軍負責新化縣城地區作戰。原湘北的第18軍作為第4方麵軍的機動兵團到沅陵、辰溪集結,王敬久的第10集團軍接替湘北防務。湯恩伯的第3方麵軍第27集團軍守備龍勝、城步,負責黔桂路及桂穗路防務,其第94軍為戰役機動兵團,負責洪江地區,並策應第4方麵軍右翼作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廖耀湘的新六軍於4月份由昆明空運至芷江待命,為總預備隊。
以芷江機場為基地,第5、2、3等4個飛行大隊之一部及美國陳納德將軍率領的第14航空隊一部,各型飛機400多架協同參戰。
為了打好湘西這一仗,第4方麵軍積極做好戰守準備,派勘察組在武岡、洞口、綏寧的雪峰山考察1周,修訂軍用地圖,記錄要隘通道、製高點和特殊地物,了解情況以後,對武岡縣內雪峰山2個主峰之間一條20公裡長的山穀進行全麵軍事調整。
此外,還組織了大批抗日自衛團和遊擊隊予以支援。
日軍以第20軍團為主力,司令官阪西一郎為總指揮,主攻部隊為岩永汪的第116師團和渡邊洋的第47師團。
伴健雄的第34師團、船引正元的第64師團、堤上樹男的第68師團、獨立第86旅團、3個混成旅團等部隊協助主攻部隊完成對正江的包圍。
另配5個戰鬥機中隊,1個轟炸機隊,共有飛機135架,加上後勤部隊,約10萬之多。
其中,第116師團,轄步兵第109、120、133聯隊,騎兵第120大隊,野戰炮兵第122聯隊,工兵第166聯隊,輜[zi]重兵第116聯隊。
第47師團,轄步兵第131、91、105聯隊,騎兵第47聯隊,山炮第47聯隊,工兵第47聯隊,輜重兵第47聯隊。
第47師團係最後一個從日本本土調出的師團。
第34師團,轄步兵第216、217、218聯隊,騎兵第34聯隊,野炮兵第34聯隊,工兵第34聯隊,輜重兵第34聯隊。
第64師團,轄步兵第69旅團的4個步兵大隊。
第68師團,轄步兵第57、58旅團及炮兵隊。步兵第70旅團,旅團長川勝鬱郎,轄步兵第54、55、132、133大隊。
關根支隊,支隊長關根久太郎,轄獨立步兵第65、115、116、117大隊。
1944年,在美國的支援下,中國國民黨裝備了12個美械軍。
會戰爆發時,歸第4方麵軍管轄的18軍、73軍、74軍、100軍等4個軍中,前三個軍已經配齊美械裝備,第100軍仍暫為國械裝備。
第4方麵軍是國民黨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擁有“五大主力軍”中的兩個軍,即第18軍、第74軍,換上美械後,戰鬥力更加提升。美械軍配置為:每軍一個榴彈炮營,每營配備105榴彈炮12門;每師一個山炮營,每營配備75山炮12門;每團一個戰防炮連,配備戰防炮4門,每營一個迫擊炮排,配備81迫擊炮兩門;每營一個火箭筒排,配備“巴祖卡”火箭筒兩具;每個步兵連配有輕機槍9挺,“湯姆森”衝鋒槍18支,60迫擊炮6門每排兩門)及火焰噴射器一個。
1945年4月上旬,王耀武第4方麵軍總部判定日軍即將發動侵略湘西之戰,對所部兵力進行了再次部署。
第74軍配屬榴彈炮一個團,對空聯絡台一組;第100軍配屬山炮一個團,對空聯絡台一組;第73軍配屬山炮一個營,對空聯絡台一組。
重榴彈炮第2團、野戰炮團、高射炮營,分彆在江口、石下江地區,構築掩體,準備以火力支援第74軍方麵的作戰。
芷江空軍基地中美混合航空兵第1團仍以芷江為基地不變,作戰開始前的任務是偵察湘桂、粵漢沿線敵軍動態,並轟炸敵軍後方交通樞紐以及車站、倉庫等設施。
會戰開始後,主要轟炸指向衡陽、邵陽、洞口、武岡地區,配合地麵部隊作戰。
喜歡烽火淞滬請大家收藏:()烽火淞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