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支那戰役的勝利,使盟軍獲得戰場主動權,對於中國來說,意味著中國西南戰略形勢的得到根本改觀,抗日大後方有了穩定性。
密支那戰役的勝利使“駝峰航運”不再經過危險的喜馬拉雅山,航線重新變直了,飛行高度重新變低了,運載量變大了,而安全性則大大增加。
密支那戰役的勝利還使駐印軍和遠征軍之間初步連成了一片。
密支那與尚在鏖戰中的中國滇西重鎮騰衝之間,有140公裡長的古代商道相連,1944年8月8日,駐印軍新38師第112團1個加強連連長孫蔚民)和美國1個步兵排開往騰、密兩城間的中緬邊境,保護與遠征軍聯絡的孔道。
9月6日,這個連在海拔2400米的高良工坳口,與正在騰衝酣戰的中國遠征軍第20集團軍取得了聯係,並舉行了一次小型的會師。
第20集團軍的胡振國團長率兵20人,中美英各方記者和工程人員220人,以及參加修築中印公路北線的當地中緬邊民千餘人參加了典禮,正在修築的中印公路北線將從這裡進入中國。
1944年4月份新22師、新38師、第30師、第50師、特戰第1師與美軍聯合圍攻下了密支那。
攻克密支那後,各個部隊休整了2個月,此時第14師、第50師、新30師已陸陸續續空運來到緬北反攻的前線,中國進入緬甸的部隊已達到5個師,為便於指揮,將新一軍擴編為新一軍和新六軍兩個軍。
新一軍下轄新30師和新38師,軍長孫立人。
新六軍下轄新22師、第14師、第50師,軍長廖耀湘。
鄭洞國升任駐印軍副總指揮。
1944年10月16日,新一軍和新六軍向八莫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他們士氣高昂,決心要奪回這片被日軍占領的土地。
經過數周激烈的戰鬥,新一軍和新六軍逐漸逼近八莫。
日軍在八莫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拚死抵抗,但我軍將士毫不退縮,英勇奮戰。
然而,就在12月初,戰局突然發生了變化。
日軍不甘心失敗,竟然鋌而走險,進犯獨山,貴陽告急!
這一突如其來的情況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陷入了巨大的壓力之中。
為了保衛大西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當機立斷,下令調新六軍回國。
這一命令意味著新六軍將不得不放棄對八莫的進攻,轉而投入到保衛祖國西南的戰鬥中去。
12月1日,新六軍主力奉命停止前進。他們懷著遺憾和不舍,離開了八莫的戰場。
而新六軍軍部及新22師、第14師則被緊急空運至雲南沾益,以加強對重慶的保衛。
儘管如此,新一軍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們繼續堅持戰鬥,毫不畏懼地麵對著日軍的頑強抵抗。
留下的第50師和特戰第1師與新一軍緊密合作,共同作戰。
在新一軍的指揮下,第50師和特戰第1師發揮出了頑強的戰鬥精神。
他們相互配合,巧妙地運用戰術,一步步地攻克了日軍的防線。
終於,在1944年12月15日,新一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攻克了八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