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夜幕降臨,萬籟俱寂,陳哲站在營帳前,凝視著遠方的星空,心中思索著如何妥善安排傷員的轉運事宜。
他轉身叫來通訊員,鄭重地囑咐道:“立刻給王偉發報,讓他明天一早務必安排鐵殼船過來,將傷員安全運回。”
另外,他又讓李副營長帶兩個排去師部戰地救護站,把傷員接回來,重傷員應該已經在師部得到了及時救治,子彈和炮彈碎片都已成功取出。
陳哲深知,這些傷員無論是輕傷還是重傷,都需要得到最好的照顧和治療。
如今,條件允許將傷員送往澱山湖,他決不會冒險將他們送往上海市區。
畢竟,那裡的局勢異常緊張,到時候不一定能把傷員帶出上海。
時間緊迫,現在距離1937年11月5日隻剩下大半個月,陳哲希望這段時間足夠讓傷員們安心養傷,恢複健康。
回想起今天那兩場驚心動魄的激烈戰鬥,獨立營的戰士們可謂是拚儘全力。
炮兵毫不保留地發射了一半的炮彈,子彈也消耗了大半,這意味著陳哲的大部分家底都在這場戰鬥中被揮霍一空。
然而,他並沒有絲毫的後悔,因為他知道,這是為了保衛國家、保護百姓所付出的必要代價。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在晚上的戰鬥中又繳獲了大量的日軍炮彈,這無疑為後續的作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更令人驚喜的是,這次他們成功搞到了一門92步兵炮!
要知道,日軍陣地上原本有兩門92步兵炮,但其中一門被日軍自己炸毀了。
與獨立營和江蘇保安團交手的是日軍的一個大隊,儘管獨立營和江蘇保安團奮勇作戰,但遺憾的是,還是讓一部分日軍成功逃脫。
不過,在這場激戰中,獨立營的收獲也是相當可觀的。
因為是打的野夜戰,坦克衝的又快,日軍沒有來得及破壞武器就被突破陣地,一共繳獲了3挺92重機槍、6挺歪把子、7具擲彈筒以及600多支三八步槍,還有大量的日軍97式手雷。
獨立營分了一挺92重機槍,2挺歪把子和2具擲彈筒和一些97手雷。
不得不說,這些日軍確實不容小覷。
他們在破壞武器方麵的能力堪稱一流,據戰後班排長們講述,有很多日軍副射手在關鍵時刻選擇引爆手雷,與機槍一同毀滅,這種決絕的戰鬥精神實在令人驚歎。
在激烈的戰鬥中,四輛坦克中有兩輛不幸被日軍炸斷了履帶。
戰後李琦和陳凱展他們帶人維修了履帶,成功地將這兩輛受損的坦克修複。
不僅如此,李琦和陳凱還帶出了幾個優秀的徒弟,他們在修理坦克方麵展現出了極高的天賦和潛力。
通過師徒間的悉心傳授,坦克兵們基本上都掌握了一些簡單的修理技巧,這無疑大大提高了整個部隊的戰鬥力。
與此同時,陳哲意識到維克斯坦克的炮彈儲備已經所剩無幾,隻剩下區區42發。
而日軍坦克所使用的37毫米炮彈還有很多。
麵對如此嚴峻的情況,陳哲決定請求陳旅長幫忙再搞一些47毫米的炮彈,以確保坦克在戰場上的持續火力。
此外,日軍坦克使用的是柴油作為燃料,這意味著他們還需要想辦法獲取足夠的柴油來維持坦克的高油耗。
繳獲的日軍手雷,威力確實不容小覷,但使用起來卻相當繁瑣,其他兩個團都不怎麼喜歡用,獨立營分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