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副團長離開之後,預備第一團的全體成員開始緊張而有序地準備撤退行動。
陳哲迅速發電,將澱山湖的船隊全部調動至太浦河,並巧妙地藏身於太浦河青浦和吳江的交界處。
這個地方地理位置獨特,不僅有一條直通蘇州的公路,而且周圍環境相對隱蔽,為陳哲的部隊提供了一個理想的阻擊日軍的陣地。
此外,陳哲還打算在此地收容一些被打散的友軍散兵,以增強自己的實力。
此時的陳哲可謂是兵強馬壯,他不僅擁有車輛和船隻,還有上千名戰士。
在青浦一線,他的實力堪稱強大。
而時間上也相對充裕,現在才10日上午午,距離預定到達青浦的時間還有足夠的餘地。
然而,前往青浦的大部隊並非由陳哲親自率領,而是交由王偉負責。
在臨行前,陳哲特彆囑咐王偉,要沿路收集孤兒和重武器。
他深知,在這混亂的撤退過程中,有很多失去親人的孤兒,許多部隊為了輕裝前進,必然會丟棄大量的武器裝備。
其實,撤退命令早在8日晚上就已經下達給一些部隊,有些部隊是9日上午才收到通知。
比如87師,他們在上午就已經開始撤離了。
所以,這一路上肯定會有許多被遺棄的武器物資等,因為陳哲知道曆史,所謂的撤退就是大逃亡,各路人馬都開始拚命跑路。
預一團大部隊離開後,陳哲帶著警衛連將坐上鐵炮艇和登陸艇去乾件大事。
他知道,炮10團2營在淞滬會戰撤退階段遭遇到了重大損失。
當時,在經過方家窯附近的一座公路橋時,先期過橋的部隊為了阻止後續的日軍追擊,在橋上埋下了許多地雷。
炮10團2營達到河岸後,聽說橋上埋下了地雷,火炮無法通過,團長彭孟緝痛哭失聲:“中國隻有這個像樣的炮團,怎麼辦呀”。
為了不讓火炮落入敵手,炮團官兵忍痛將8門大炮全部推進河裡。
時間已經悄然來到了下午四點,陳哲率領著兩艘船隻終於抵達了目的地。
一路上都是撤退的部隊,有些民船也在逃難的隊伍裡,河麵上有點擁擠,也有部隊想要截停他的船,但是一看是中央軍他們不敢強搶。
船隊到達後,炮10團2營並未如預期般準時到達。
儘管如此,陳哲對於眼前這座公路橋的判斷卻異常堅定。
一路走來,陳哲目睹了眾多橋梁的慘狀,它們或是被炸毀,或是因無法承受重炮的重量而無法通行。
唯有這座橋,雖然曆經戰火洗禮,但依然屹立不倒,成為了重炮通過的唯一希望。
抵達橋北岸後,陳哲迅速下達命令,讓部隊開始構築兩個堅固的工事,並在兩邊挖掘出平緩的斜坡。
這樣一來,當登陸艇靠岸時,就能順利地將這些火炮轉運上岸。
在等待炮10團2營的過程中,不斷有其他部隊從大橋附近經過。
當他們看到橋上的屍體後,並得知橋上布滿地雷後,紛紛選擇繞道而行。
畢竟,附近還有其他小橋可供通行,雖然可能需要多走一些路,但總比冒險踩雷要好得多。
不過,也有一些小部隊,由於人數較少,陳哲見狀,當機立斷地將他們收編。
此外,還有一些拄著拐杖的傷兵和一路艱難爬行而來的傷兵,陳哲同樣毫不遲疑地將他們納入麾下。
畢竟,他手頭並不缺乏藥品和糧食,完全有能力照顧這些受傷的戰士。
有些裝備著重機槍和火炮的隊伍,陳哲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幫忙將他們運送過河。
然而,這並不是無償的服務,他會要求對方支付幾支手槍或者炮彈作為報酬。
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嘛。
若是有人企圖搶奪他的船隻,那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陳哲早已在河麵上橫放了一艘鐵炮艇,這可是他敢在河上行走的砝碼。
任何想要強行渡河的人,都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是否能承受得住鐵炮艇的威力。
不僅如此,陳哲還在距離河邊500米外的樹林裡建立了一個收容站。
據他估計,日軍到達這裡至少還需要兩天時間。
所以,他根本不懼怕日軍的到來,反而還能利用這段時間好好準備一下。
對於那些成建製的部隊,如果他們需要陳哲幫忙運送士兵,他也會欣然答應。
不過,這也是有條件的——每運送一個連,就得給他10顆手榴彈或其他武器作為酬勞。
當然,如果對方願意出售機槍,陳哲也會照單全收,而且價格絕對公道。